社工站建设一年•研究丨高质量建设社工站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阅读量:484   发布时间:2021-11-11

按照民政部的要求,2025年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置社工站,所有社区均有社会工作服务。据此,如果一个社工站配备3名全职社工,意味着将有一支十几万人的全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活跃在社区,确实非常值得期待。但社工站如何建,如何避免一哄而上,防止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出现,是社工站建设各方应引起重视的。社工站的建设需定位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的政策背景下,谋划社工站建设的专业化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要坚持专业化、高质量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发展方向。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可以说是按照“先有再好”的实践策略得以推进和蓬勃发展,在许多领域展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尤其是一大批扎根基层的社区社会工作者,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办事,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形成了很好的基层社会治理本土经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为专业化、高质量推动社工站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但同时更应清楚地认识到,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治理的各方主体、多方力量形成的治理共同体正在共同发力,如基层社区仅服务平台就有多个: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之家、老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如何更好地发挥治理效能,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能否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社工站提供的专业服务是否在基层治理中有明显成效和独特优势,是否不可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工站持续运行的可能性。社会各界对社工站有高的期待,专业化、高质量推进成为社工站建设的必然要求,“有与好同步”应是社工站建设新的实践策略。

要明晰社工站建设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功能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是我国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社工站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社工站建设应放置在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去谋划,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


一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理念改变

各地已建成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在补充基层服务力量、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效能、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等方面的作用正在显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助推了“政府自身为逻辑起点的基层治理理念”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治理新理念”转变的实现。


二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改变

基层治理就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针对城乡基层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利,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实现居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社工站可以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和相互之间配合协作能力的提升发挥支持、倡导、协调、教育等功能,也可推动基层政府更好地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为民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


三是推动基层治理方式的改变

从行政主导的基层管理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工站在推动居民自治、多方协商、多元合作等治理方式的实现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能够推动多元治理机制的形成,进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四是推动基层治理服务实现精准化

面对群众日趋多元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精准为民服务的难题。社工站在找准民生热点、难点、痛点,进而整合各社会治理主体的行动,有效优化政策供给,精准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总之,社工站建设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社工站建设应放置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一大的政策背景下去谋划,把握专业化方向,发挥专业优势,高质量推进,真正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教授)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