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深圳】深圳社工之五:有社会工作相伴的十年

阅读量:1273   发布时间:2017-9-23

      在深圳从事社工的十年,是我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浸润的十年,也是我见证深圳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十年。我始终坚信这种从实践历练中得到的反思和感悟能鼓舞自己,能温暖他人,能激发社会善的力量。

2007 8 月起,我在深圳做社工已十年了。十年里, 我先后在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鹏星”)、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深圳市新现代社工服务中心工作过,一路从一线社工到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初级督导、中级督导,见证了深圳社会工作行业人才梯队不断完善的历程,也经历了多数社工都会有的满怀希望、成就感、迷茫、倦怠……回望从业中的几个阶段故事, 正是深圳社会工作行业对人才的重视以及督导的传帮带教,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不断追寻社会工作价值, 支持我在酸甜苦辣中仍微笑前行。


社工为居民开展压力与情绪测试服务

故事一:那年夏天的岗前培训


深圳于2007 年设置社会工作专职岗位之时,我正处于职业去留的抉择期。当得知鹏星在招募专业社工时,我毅然辞去企业的工作,进入鹏星。当时的鹏星有30 多人,都是社会工作或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在炎热的盛夏,大家就挤在小房间里开始了为期20 天的岗前培训。鹏星创始人、深圳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易松国请来了香港社工领域的专家和资深社工,为我们授课。课程内容涵盖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文化、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手法的运用等,开阔了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视野。正是这样的培训,把我们从书本上,拉到了文化丰富、生活百态的现实中,做足了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感想】

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训练和实践, 才能正确判断和处置纷繁多样、层出不穷的个人、家庭和社会问题。为了保证深圳社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素质,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为社工们设置了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入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分领域培训沙龙、督导专业能力培训、赴外交流参访培训等众多培训课程,从价值理念深化、实务技能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视野开阔等方面,为社工们提供有效的续航。十年来,深圳社工的培训体系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2015 6 月, 深圳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整合国内外师资力量,设置3 大类28 个系列153 门专业课程, 为社工们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提供了动力充足的“助力器”。

这十年,正是深圳社会工作行业完善的培训体系,号召我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每一位社工都是一张“名片”,向公众诠释着社会工作的真义,不管处于什么岗位、级别,都有责任夯实专业基础。


故事二:第一年的持续家访


在鹏星,我最先接触的服务对象是低保家庭。在街道民政员的引导下,我和搭档开始了逐家逐户的探访。我们深知,低保对象因身份特殊,一般都比较敏感,而且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之处,唯有进入到其独特情境中,个别化分析需求, 才能为他们制定精准的服务目标和策略,也才能真正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成效。于是我们坚持定期联络,主动找话题和他们聊天,邀请他们参加活动,只要能约到家访时间,不管白天黑夜,我们都如期赴约。慢慢地,我们成了低保家庭的“常客”,经常和他们谈心,并组织义工探望老人、辅导青少年功课,和他们一起找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有当上义工的, 有相互成为知心姐妹的,也有下岗多年后找到工作的,这让我体会到了社工行动和坚持的力量。

【感想】

实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生行业, 注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要不断向服务对象做解释说明的工作,要主动把服务送上门,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很多社工会被“个案” 这个带有“魔咒”的专业词语吓到不敢接案。作为督导,我经常鼓励社工先走近人、走进心,而不是带着“做个案”的心态急于帮他们解决问题。唯有走到服务对象中,才有做好服务的基础。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实务素质的保证始终是行业的生命力所在,是建立专业地位、得到社会认可的必要条件。自2011 年起,深圳社会工作行业逐渐探索建立了老年、教育、企业、医务等九大领域的服务指标体系, 并于2016年开始了党建、防灾减灾、禁毒等九个领域的服务标准化建设,以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化与科学化,这是促进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重要举措。


故事三:危机事件的介入


在实践过程中,给人冲击最大的莫过于一些危机事件的介入。震惊全国的富士康事件虽已过去多年, 尽管当时我只是随“大部队”进行事后排查,但当时在园区里的所见所闻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楼栋间布满的“天罗地网”、上下班黑压压的人群、长长的列队、工厂车间刺鼻的味道、震耳的噪音、闷热无比的铁皮房……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对员工们进行了心理评估,开展了个别深入访谈、焦点小组、应激反应排查、矛盾调解等服务。经过400 余名社工近两个月的持续努力,危机事件得以有效缓解。

社区里也不乏各种引人深思的个案。犹记得当10 来岁的小女生露出人为割痕的小手臂时,我在震惊之余更是急切等待她敞开心扉; 当离家出走的儿童宁可在外流浪也不愿回家时,我不禁担忧这可能又是一个缺爱的家庭;当身上布满伤痕的妇女上门哭诉要离婚时,我第一时间反应要评估她的环境危险程度;当老人不断要跟女儿打官司时, 我看到的是老人缺乏照顾的不安和孤单……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等待的是心与心的交流,他们需要的东西也许不是眼睛能看到的,而更多的是对爱的渴望。社工不能代替他们的亲朋好友,却能在第一时间给他们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关怀陪伴、倾听他们。社工做的当然不止这些,还要奔走各方、联系资源, 更重要的是尽力协助他们修补社会支持网络,最大限度地恢复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社会功能。

【感想】

深圳社工从不缺乏参与社会危机事件的行动力,从富士康事件到地震、寒流、援疆、台风等, 深圳社会工作行业可以说是形成了联动效应。如今,深圳社会工作行业成立了灾害应急处置队,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完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精神卫生社工的培育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故事四:身份角色的转变


在十年里,我经历了从一线社工到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初级督导, 再到中级督导五个角色的转变。这些转变,都为我带来新的责任和成长。做一线社工时,我只需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向机构和用人单位交代,而且我对各种实务技巧的培训非常渴望,希望能运用到服务对象身上。成为督导后,我感到肩上承载的责任不同了,不再是处理好个人事务就了事,还有责任去促进社工的专业成长,以确保服务有质有量,同时我非常渴望能掌握多一点督导模式和技巧,希望给社工带来实实在在的指导

为尽快进入角色,除大量阅读外,我还充分运用香港督导的资源以及行业内外各种培训机会,并保持必要的实务工作,时常活跃在一线,因为这是实现与社工产生共鸣、平等对话的基础。当看到曾在督导中哭诉的社工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人,当面对陌生人说话就头脑空白的社工如今能大方地主持社区活动,当曾经不敢接触个案的社工欣喜告诉我案主的变化……我为他们的职业成长而倍感骄傲和幸福。

古人云,“师其意,莫师其形;学其法,莫学其貌”。这是我学习的态度, 也是我鼓励社工们领悟的要领。技术固然重要,“意”“法”才是根本。社工的服务最终落脚到“助人自助”,督导也是一样。如果社工能最终实现自助,督导也算“功德圆满”了。

【感想】

人才是社会工作最宝贵的资源。深圳社工人才梯队的不断完善,一方面是服务专业性保障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为社工们创设了不断延伸的发展空间。在社工和督导层级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同时,深圳越来越多的区(新区)出台了社工人才的激励政策,既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 也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十年来,深圳社会工作行业也在不断发现问题、改进自身。欠薪、社保、人身安全、伦理事件等时有发生,但我们选择的是理性分析、完善制度和机制,推动行业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唯有不断治学、注入新知,保持源头的活力,才能让人成长,让行业保鲜。(文/韦晓冬)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