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脱贫•志愿服务展示活动之三

阅读量:415   发布时间:2017-10-25

“1+1• 点对点”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

组织实施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9681196345 公众服务中心

服务领域:生活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及其他

志愿者参与人数:40 余万人

直接受益人数:11 万余人


2012 年起,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9681196345 公众服务中心启动了“1+1•点对点” 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项目,以“新闻+ 志愿”模式,通过服务、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手段,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和线下服务的“社区+”模式,最终实现“1+1•点对点” 精准化志愿扶贫服务,解决困难户家庭面临的问题。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开启“精准扶贫”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就业,对家政人员进行技能、服务理念、心理等各方面培训,上岗后为其推荐就业;协调党员志愿者开展派单式、定点式、集中性、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结对帮扶,走进农村技术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帮扶、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跟踪服务;“空中菜场”栏目通过搭建平台有效沟通产销,对接市场,为有销售困难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提供帮助。

衢州月嫂:

精准扶贫催生特色劳务品牌

“当月嫂好,工资高、时间短, 还不愁找不到雇主。”43 岁的月嫂王某来自衢州市常山县招贤镇游林村, 原先在家务农,年收入不超过1 万元。2004 年,她参加了镇里举办的月嫂培训班,取得了母婴护理专业能力证书,转型成为一名专职月嫂。如今,她在温州市当月嫂,一年有10 多万元收入。当月嫂十几年,家里的新房子都造起来了。

针对困难妇女的就业问题, 2012 年开始, 该项目依托96811 96345)家政服务平台、衢州中专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的家政培训机构,开展精准扶贫家政服务人员就业培训,内容涉及家政技能、服务理念、从业心理等方面,动员困难家庭妇女从事家政工作,打造“金牌月嫂、金牌保姆、金牌钟点工” 等特色劳务品牌。至今已经培训家政服务人员近3 万人次,发放各类技能证书1 万多本,使近3 万名困难妇女依靠培训的技能走上脱贫之路。目前金牌月嫂月平均工资12000 元左右,在杭州、上海等地市场获得良好的口碑。

王某的经历,是千千万万名衢州月嫂的缩影。众多衢州月嫂走出去,给农村带回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理念的更新。衢州月嫂进城的过程,是一个农村妇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这种素质的提高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整个乡村, 甚至影响几代人。有的月嫂在自己适应了城市生活之后,还把丈夫、孩子及其他亲朋好友介绍到了城里工作,有的还同时推销了衢州的优质农副产品。

该项目还为月嫂就业搭建了供需交流平台,2017 2 月,举办家政月嫂供需见面会,为本地未就业的月嫂、保姆、钟点工等共114 名人员提供了对接平台;2017 6月举办的首届“中国•衢州月嫂节”上, 96811“家政服务网络平台”作为衢州市家政服务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供需衔接平台,与来自各地的月嫂保姆在现场进行了信息对接,并通过“掌上衢州”A P P 同步将月嫂相关信息及照片录入96811 家政频道, 客户只要下载安装“掌上衢州”,活动当天录入的月嫂保姆就可以得到选择派单。

党员志愿者:

点对点扶贫凝聚社会爱心资源

该项目根据党员志愿者的岗位特点和专业特长,开展派单式、定点式、集中性、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结对帮扶,走进农村技术扶贫。同时,利用党员志愿者熟悉政策、项目、信息等优势, 定期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帮扶、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跟踪服务。项目组建96811 社区志愿服务队、96345 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近1000 支志愿者服务队, 40 余万名志愿者,定期定点为社区困难户、社区老人送服务上门,帮助社区困难户进行水电查修、修锁换锁、家电维修、免费理发等,并送去慰问品。目前,全市共开展志愿社区行活动10000 余场,服务城乡社区1575 个。

衢州市柯城区荷西苑社区的郑某,家有91 岁的父亲、90 岁的母亲, 还有一位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妹妹,全家的生活压力和日常照料全由郑某一人承担。党员志愿者们来了,医疗服务志愿者为老人量了血压,针对两位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提出了日常护理的专业意见; 社区志愿者帮助郑某照料父母和妹妹;维修服务志愿者对其家中老化的电路进行了检查,并对防盗门锁进行保养检测。郑某的老父亲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截至目前,衢州市9681196345 平台代管运行注册有40 余万名志愿者的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结对困难家庭5000 户,举办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10000 余场,其中6.7 万名党员志愿者开展活动2000 余场,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1.3 万人次。9681196345)热线日均受理求助电话320 余个。

“空中菜场”栏目:

扶贫助困探索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


针对农村困难种(养)殖户的销售难问题,2014 9 月,《衢州晚报》和“掌上衢州”联手推出“空中菜场”扶贫助困公益栏目,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为有销售困难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提供帮助,同时为市民的菜篮子寻找安全、放心的食材,化解卖和买两头难的矛盾,助推农村困难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目前,“空中菜场”已拥有上万名活跃会员,帮助了近3000 家困难农户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

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的大山里, 种了很多板栗。因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山上的板栗都是留守老人在种。板栗收获的季节又到了,这些留守老人却没有多少欣喜,因为交通不便,板栗很难卖。

“空中菜场”栏目决定,将家境贫困的柴老和张老的150 余公斤板栗分袋包装,进行爱心拍卖, 市民可通过拨打公众服务热线96811 进行自主报价,既可报每袋100元,也可报200 元、300 元…… 拍完为止。一个星期后,35 袋爱心板栗全部拍卖完毕,拍卖所得的4340 元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两位老人手中。板栗的运输、包装、配送等费用支出全部由“空中菜场” 栏目承担。

同样在“空中菜场”栏目中被抢购一空的,还有80 岁养蜂人方老的土蜂蜜、养殖户吉某的白毛乌骨鸡、江山清水大闸蟹……“空中菜场”开办以来,困难农户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了,市民的菜篮子里也增添了不少质优价廉的食材。

周到工作室:

“新闻+志愿”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2014 7 月,项目推出了以名记者命名、以扶贫帮困为内容的“周到工作室”。该工作室以《衢州晚报》作为载体,定期设置帮扶议题,利用名记者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为社区贫困户提供点对点服务,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同时,通过举办公益活动, 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凝聚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人。

“周到工作室” 自开办以来, 已发起了12 169 期公益活动, 1 万余名困难人员提供了帮助。最多的一季活动,筹得款项达6 0 余万元。

衢州市“1+1•点对点”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项目已经实施了5 年, 组建了近千支志愿者队伍,发动了40 余万名志愿者,帮助了11 万余名困难群众。2012年,96811 家政网络服务中心”被商务部、财政部列为家政服务业重点扶持建设项目;2015 年,该中心被授予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2016 年, “走进社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成功入围全国“双百”精品项目,并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全国铜奖;2017 3 月, 1+1•点对点”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点 评

扶贫开发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动员和全面参与的社会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城乡对接,并且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统筹,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1+1•点对点”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项目的特色在于:第一,通过城乡对接, 实现了志愿服务资源的城乡统筹。相对于农村,城市在就业技能教育、就业岗位以及志愿服务资源方面有较大优势,而农村困难群众有着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庞大的就业需求和志愿服务需求,因此二者的对接体现了城乡资源的统筹规划对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性,项目能够在城乡之间架通桥梁,实际上是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二,项目以自身的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媒体在志愿服务中的资源整合的功能。在衢州市呈报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媒体传播实际上在城乡志愿服务“1+1”对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有效促进了志愿服务帮扶的精准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结合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能。 (林顺利)

“1+1• 点对点”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

组织实施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9681196345 公众服务中心

服务领域:生活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及其他

志愿者参与人数:40 余万人

直接受益人数:11 万余人


2012 年起,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9681196345 公众服务中心启动了“1+1•点对点” 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项目,以“新闻+ 志愿”模式,通过服务、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手段,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和线下服务的“社区+”模式,最终实现“1+1•点对点” 精准化志愿扶贫服务,解决困难户家庭面临的问题。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开启“精准扶贫”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就业,对家政人员进行技能、服务理念、心理等各方面培训,上岗后为其推荐就业;协调党员志愿者开展派单式、定点式、集中性、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结对帮扶,走进农村技术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帮扶、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跟踪服务;“空中菜场”栏目通过搭建平台有效沟通产销,对接市场,为有销售困难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提供帮助。

衢州月嫂:

精准扶贫催生特色劳务品牌

“当月嫂好,工资高、时间短, 还不愁找不到雇主。”43 岁的月嫂王某来自衢州市常山县招贤镇游林村, 原先在家务农,年收入不超过1 万元。2004 年,她参加了镇里举办的月嫂培训班,取得了母婴护理专业能力证书,转型成为一名专职月嫂。如今,她在温州市当月嫂,一年有10 多万元收入。当月嫂十几年,家里的新房子都造起来了。

针对困难妇女的就业问题, 2012 年开始, 该项目依托96811 96345)家政服务平台、衢州中专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的家政培训机构,开展精准扶贫家政服务人员就业培训,内容涉及家政技能、服务理念、从业心理等方面,动员困难家庭妇女从事家政工作,打造“金牌月嫂、金牌保姆、金牌钟点工” 等特色劳务品牌。至今已经培训家政服务人员近3 万人次,发放各类技能证书1 万多本,使近3 万名困难妇女依靠培训的技能走上脱贫之路。目前金牌月嫂月平均工资12000 元左右,在杭州、上海等地市场获得良好的口碑。

王某的经历,是千千万万名衢州月嫂的缩影。众多衢州月嫂走出去,给农村带回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理念的更新。衢州月嫂进城的过程,是一个农村妇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这种素质的提高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整个乡村, 甚至影响几代人。有的月嫂在自己适应了城市生活之后,还把丈夫、孩子及其他亲朋好友介绍到了城里工作,有的还同时推销了衢州的优质农副产品。

该项目还为月嫂就业搭建了供需交流平台,2017 2 月,举办家政月嫂供需见面会,为本地未就业的月嫂、保姆、钟点工等共114 名人员提供了对接平台;2017 6月举办的首届“中国•衢州月嫂节”上, 96811“家政服务网络平台”作为衢州市家政服务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供需衔接平台,与来自各地的月嫂保姆在现场进行了信息对接,并通过“掌上衢州”A P P 同步将月嫂相关信息及照片录入96811 家政频道, 客户只要下载安装“掌上衢州”,活动当天录入的月嫂保姆就可以得到选择派单。

党员志愿者:

点对点扶贫凝聚社会爱心资源

该项目根据党员志愿者的岗位特点和专业特长,开展派单式、定点式、集中性、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结对帮扶,走进农村技术扶贫。同时,利用党员志愿者熟悉政策、项目、信息等优势, 定期为贫困群众提供资金帮扶、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跟踪服务。项目组建96811 社区志愿服务队、96345 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近1000 支志愿者服务队, 40 余万名志愿者,定期定点为社区困难户、社区老人送服务上门,帮助社区困难户进行水电查修、修锁换锁、家电维修、免费理发等,并送去慰问品。目前,全市共开展志愿社区行活动10000 余场,服务城乡社区1575 个。

衢州市柯城区荷西苑社区的郑某,家有91 岁的父亲、90 岁的母亲, 还有一位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妹妹,全家的生活压力和日常照料全由郑某一人承担。党员志愿者们来了,医疗服务志愿者为老人量了血压,针对两位高龄老人的身体状况提出了日常护理的专业意见; 社区志愿者帮助郑某照料父母和妹妹;维修服务志愿者对其家中老化的电路进行了检查,并对防盗门锁进行保养检测。郑某的老父亲紧紧拉着志愿者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截至目前,衢州市9681196345 平台代管运行注册有40 余万名志愿者的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结对困难家庭5000 户,举办志愿者服务进社区活动10000 余场,其中6.7 万名党员志愿者开展活动2000 余场,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1.3 万人次。9681196345)热线日均受理求助电话320 余个。

“空中菜场”栏目:

扶贫助困探索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


针对农村困难种(养)殖户的销售难问题,2014 9 月,《衢州晚报》和“掌上衢州”联手推出“空中菜场”扶贫助困公益栏目,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为有销售困难的种植户和养殖户提供帮助,同时为市民的菜篮子寻找安全、放心的食材,化解卖和买两头难的矛盾,助推农村困难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目前,“空中菜场”已拥有上万名活跃会员,帮助了近3000 家困难农户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

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的大山里, 种了很多板栗。因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山上的板栗都是留守老人在种。板栗收获的季节又到了,这些留守老人却没有多少欣喜,因为交通不便,板栗很难卖。

“空中菜场”栏目决定,将家境贫困的柴老和张老的150 余公斤板栗分袋包装,进行爱心拍卖, 市民可通过拨打公众服务热线96811 进行自主报价,既可报每袋100元,也可报200 元、300 元…… 拍完为止。一个星期后,35 袋爱心板栗全部拍卖完毕,拍卖所得的4340 元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两位老人手中。板栗的运输、包装、配送等费用支出全部由“空中菜场” 栏目承担。

同样在“空中菜场”栏目中被抢购一空的,还有80 岁养蜂人方老的土蜂蜜、养殖户吉某的白毛乌骨鸡、江山清水大闸蟹……“空中菜场”开办以来,困难农户的农副产品不愁销路了,市民的菜篮子里也增添了不少质优价廉的食材。

周到工作室:

“新闻+志愿”让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2014 7 月,项目推出了以名记者命名、以扶贫帮困为内容的“周到工作室”。该工作室以《衢州晚报》作为载体,定期设置帮扶议题,利用名记者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为社区贫困户提供点对点服务,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同时,通过举办公益活动, 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凝聚更多的人去帮助更多人。

“周到工作室” 自开办以来, 已发起了12 169 期公益活动, 1 万余名困难人员提供了帮助。最多的一季活动,筹得款项达6 0 余万元。

衢州市“1+1•点对点”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项目已经实施了5 年, 组建了近千支志愿者队伍,发动了40 余万名志愿者,帮助了11 万余名困难群众。2012年,96811 家政网络服务中心”被商务部、财政部列为家政服务业重点扶持建设项目;2015 年,该中心被授予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2016 年, “走进社区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成功入围全国“双百”精品项目,并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全国铜奖;2017 3 月, 1+1•点对点”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点 评

扶贫开发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动员和全面参与的社会工程。在这一工程中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城乡对接,并且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统筹,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1+1•点对点”志愿服务城乡社区行项目的特色在于:第一,通过城乡对接, 实现了志愿服务资源的城乡统筹。相对于农村,城市在就业技能教育、就业岗位以及志愿服务资源方面有较大优势,而农村困难群众有着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庞大的就业需求和志愿服务需求,因此二者的对接体现了城乡资源的统筹规划对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性,项目能够在城乡之间架通桥梁,实际上是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第二,项目以自身的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媒体在志愿服务中的资源整合的功能。在衢州市呈报的案例中不难发现,媒体传播实际上在城乡志愿服务“1+1”对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有效促进了志愿服务帮扶的精准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结合大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能。 (林顺利)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