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几个要点

阅读量:378   发布时间:2022-7-19

前言


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尤其是困境儿童,由于受到家庭贫困、自身疾病、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和社会偏见等因素的影响,该群体往往表现出自卑、敏感、脆弱、封闭、悲观、亲子关系不良、社交能力较差等特点,面临着更多生活困难和更高生存风险。


帮助困境儿童提高抗逆力、重建自信心、增加自我能量、重建家庭和同辈支持网络,能促进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国务院2016年6月发布实施《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困境儿童分为三大类,并明确提出家庭是困境儿童监护的第一责任主体,需要坚持家庭尽责的原则,强化家庭在抚养、教育、保护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责任承担。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要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强化县、乡级政府属地责任,落实关爱帮扶政策措施。



调研



鄂州市鄂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工服务示范项目在实施前期,通过采用一对一入户访谈的调研方式,主要对象是古楼街道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共计调研67户。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楼街道困境儿童的的需求状况,进而为古楼街道儿童开展精准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针对困境儿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同时,也有一些儿童因家庭缺乏有效监护等原因,是困境儿童亟需妥善解决的突出问题。


基于以上调研分析,项目设定总目标为帮助困境儿童提升自我能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为其提供健康友好的成长环境。





行动


 

古楼街道未保站通过联合街道社工站双站形成合力,创建关爱困境儿童服务阵地;帮助困境儿童提升自我抗逆力、搭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针对性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活动与服务,及时跟进追踪,时时督导,纠正偏差,根据各个未成年人保护站服务对象需求,探索保护站多元化服务模式,在做好专业服务的同时,强化宣传引导,争取大众关注和参与。


特别是在鄂州“410”疫情局部静态管理期间,古楼未保站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线上针对古楼街道辖区内困境儿童进行访问,及时掌握其生活保障、家庭监护、疫情防控、网上学习等情况,向其宣传防疫知识,消除恐慌情绪,引导儿童及监护人勤洗手,戴口罩,加强防护意识,听从社区防疫安排,科学预防和应对疫情,做到每日覆盖,一个不漏。


项目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出发,从生理、心理、社会层面提升困境未成年人个人能量,通过增能小组、主题活动、个案等形式,帮助儿童认识并培养抗逆力的三大元素,建立家庭、同辈、社区、社会支持系统。


更有效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挑战,帮助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在经过近三个月的项目推进工作中,未保站因地制宜,提炼总结出古楼街道本土化的未成年人专业服务流程。


通过对困境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困境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同时,项目执行社工会同困境未成年人一起筛选个案案主(困境儿童为主),实行“一人一案”,收集需求、评估诊断、制定服务计划、服务介入、整合资源、结案/转介。


 


品牌



未成年人是需要时间,逐渐成长的一个群体,需要各方面的特别保护和对其权益的充分尊重。未保站的服务需要形成品牌化,经历一个被认可、被理解的过程。古楼未保站通过对本地资源的整合确立项目服务品牌,推行特色品牌服务,为项目外树服务形象、内增服务实效。

 


保护未成年人,让他们健康成才任重道远,全社会要协调一致、奋发有为,各尽其责、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不断作出新贡献。


古楼未保站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构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支持网络,帮助未成年人维护合法权益,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司法”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为推进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献计出力。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