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深圳】深圳社工之三:深圳社会工作服务的回顾与反思

阅读量:578   发布时间:2017-9-23

       过去的十年对深圳社会工作而言可谓“黄金的十年”。最初的几年,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几乎是民政部门的“独角戏”,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主动参与,社会工作服务逐渐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随着深圳社会工作的逐步发展,社工服务购买从集中在民政领域到多部门主动参与,形成了教育、司法、卫生、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共同推动的局面。而且深圳社工已从最初的岗位购买逐步发展形成“岗位+ 项目+ 社区”的多元化服务购买模式,服务领域遍及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少年、教育、残障、医务、司法、禁毒、企业等14个专业领域,逐渐形成特色和品牌。其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领域极具代表性。

 

深圳社工在医院开展工伤互助小组活动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深圳于2010 年开始试水社区服务中心(2016 年更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尝试打造综合性的社区服务平台,后于2011 年制定了《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规范和标准建设。目前,深圳市已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68 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全面铺开,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政府部门统筹解决社区服务场地设施, 建立专门的社区服务平台,破解了以往社区服务设施不足、公共服务部门化的零散分布以及服务使用效益不高的难题。二是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由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负责运营,以社工等专业人才为服务主体,使社区服务迈向了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三是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运行, 解决了社区服务资金不可持续保障的掣肘,为社区公共服务的持续、广泛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解决了以往社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四是政府购买服务的环节引入了良性竞争机制,而且运营标准的建立及第三方的评估监管,则促使负责项目运营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服务,社区服务活动量显著提升,服务效益大大提高。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为骨干、以义工队伍为基础的非行政化社区服务体制,进而构建了跨部门、综合性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在这当中, 机构和政府部门只存在服务购买关系,政府部门不干涉机构的内部管理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的日常运作,更不存在隶属关系。这种模式既给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足够的空间发展,又对机构提出了要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果希望能很好地运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就要在服务和管理上下功夫,寻找差异化发展, 打造机构的特色服务品牌。

医务社会工作,探索多元合作和全方位服务模式

医务社会工作是深圳社会工作服务品牌的代表之一。深圳医务社会工作已从最初的医院社会工作发展出医院公共卫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等多个分支。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则又细分为大病救助、慢病服务、工伤维权、医患调解、志愿者发展等多个服务类别。

目前,深圳市医务社会工作者约有150 人,分布在深圳市近30 家医疗、卫生机构。如果从规模上讲, 这个领域在深圳社会工作行业里算是一个小众领域。但由于医院的特殊环境、患者问题的复杂性及患者在院时间的有限性,对医务社工专业性的要求极高。而深圳的医务社工也在日复一日的服务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和方法。

第一种是“社工+ 医护人员+ 义工+ 病友”的多元合作机制。医务社工首先建立的是与医护人员的合作联盟。在日常工作中,医务社工与医生、护士一起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及服务需要,并及时与医护人员协调解决病患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同时,医务社工也通过个案研讨、科室走访、宣传栏等方式主动向医护人员推介社工服务。医护人员通过与社工的接触,清楚了社工的服务范畴, 从而主动转介困难患者给医务社工。其次,医务社工积极发展医院、学校及周边社区的爱心人士成为志愿者,开展就医引导、爱心陪护、病房探视、健康宣教等多种志愿服务, 使医院多了一份温暖和人性的关怀。同时,医务社工还发展热心的病患及其家属成为“过来人”,为新入院的病患分享与病魔抗争的心得体会, 推动病患及其家属的自助与互助。

第二种是“医院+ 家庭+ 社区” 全方位服务机制。患者在医院只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更多的时间是要回归家庭和社区的。医务社工的服务则不仅仅局限在医院环境中, 而是通过专业服务将医院、家庭和社区联动起来。在医院,社工主要通过个案工作跟进需要帮助的患者, 为患者家属开展互助小组,提供必要的喘息服务,帮助家属与医护人员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当患者回到社区,医务社工会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和社区探访,组织病友开展互助活动,并为有需要的患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深圳市融雪盛平社工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服务项目、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的健康资源中心、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的精神障碍人士社区康复服务等,都是“医院+ 家庭+ 社区” 全方位服务的典型代表。

企业社会工作,开创“政--企” 协同合作的新型劳资互动模式

企业社会工作是深圳社会工作的另一个代表性服务领域。深圳于2010 年探索了企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通过政府11 配额资助的方式,即政府只支付岗位费用的一半,另一半则由社工所服务的企业支付,以推动企业自主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经过两年的政府资助扶持后,企业开始全额购买社工服务。

目前,企业社会工作购买方式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由单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合资购买社工服务,由社工为企业员工提供服务;二是以购买企业社工服务的形式建立服务站,开展和谐劳资关系企业及和谐劳资关系示范区创建,承担劳动争议调解四级网络中的社区层面工作, 实现从单一服务企业走向辐射工业园区的模式;三是随着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订单化” 服务模式,即企业不直接购买社工岗位,而是通过聚焦具体服务需求, 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订单式、单次性的项目服务。

无论哪种类型的服务购买方式,企业社工作为第三方派驻的专业服务人员,始终发挥着企业与政府、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帮助企业、政府有效解决企业中的人际冲突、劳动冲突、员工生产生活适应性不良等社会问题,并推动企业关注员工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出了“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劳资共同参与、平等协商的新型劳资互动模式。基于深圳企业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引领示范效应,2013 年民政部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地区和单位的通知》,确定了全国80 个地区和单位成为企业社会工作试点。

未来十年,深圳社会工作的持续发展还需要精耕细作和合作共赢。社会工作服务的精深发展,最重要的是以服务使用者为中心,抓住服务使用者的需求,在现有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法, 设计能真正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服务方案。另外,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在具体领域的服务上,需要行业协会推动各个机构打破自我保护的壁垒,共同梳理服务经验、探索新的服务方法和工具,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 推动社会工作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时,还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与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互动、交流与合作,融入国内公益服务的大环境, 共同推动社会服务的发展。(文/林良)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