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家园建设,需要在专业力量的引领和指导下, 激发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归属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建设社区的内生力量。近年来,地方在社区治理创新中实践探索了“三社联动”机制,并从理论上建构出各种模型,那么,专家是如何看待“三社联动”的?又给出了哪些建议?
“三社联动”是近年来创新社区治理的一种成功经验概括,主要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者之间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功能互补,共同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也是深化社区建设、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这需要充分认识“三社联动”对于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同时探讨“三社联动”的推进思路。
“三社联动”是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三社联动”是推动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是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基础作用,各类社会力量发挥协同作用而共同构成的结构性社区共治体系。构建这样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不仅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和政府的主导功能,而且尤其需要增强社会力量的协同功能和居(村) 民群众的自治功能,需要发挥社区居(村)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组织的社区服务管理功能,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工作来优化社区居(村)委会和社会组织的骨干队伍结构和工作理念、方法,提升社区和社会组织的治理服务水平。由此可见,社区党组织和居(村)委会、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是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只有这三方面因素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功能互补,亦即只有“三社联动”,我国城乡社区治理主体新格局才会逐步形成。
“三社联动”是应对城乡社区治理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城市地区,伴随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单位体制”逐步解体,社区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的最基本载体。例如,救助工作的属地化管理,使贫困阶层的生存诉求转向社区;人口老龄化尤其是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社区服务管理, 使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利益寄托转向社区; 住房商品化促使广大业主的物业利益社区化。在我国农村地区, 伴随市场化、城镇化步步深入,农村居民需求日益多样化,农村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农村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任何一种组织和力量都难以应对繁纷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唯有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共同作用,形成社区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整体合力, 才能较好地解决纷繁复杂的居民需求和社区问题。这也是“三社联动” 产生发展的客观原因之一。
“三社联动”是“三社”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内在要求。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这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社区(建设)总体系中包含着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但又不可能涵盖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全部内容,反之亦然。这种情况表明,“三社”之间具有部分重合关系,具有复合地带、复合领域,从而意味着“三社联动”具有客观必然性, 本来就是“三社”发展的应有之义。不仅如此,解决现阶段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瓶颈问题,例如治理服务主体较为单一、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素质能力较低等问题,迫切需要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工作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与此相一致,解决社会组织服务场所匮乏、服务项目单一、社会认同度较低等瓶颈问题,以及解决社会工作人才和社会工作机构的“用武之地”问题, 迫切需要把社区作为基本依托乃至作为“主战场”“主阵地”。从这个角度来说,“三社联动”也是“三社” 发展的共同要求,符合“三社”的共同需要。
综上所述,深入开展“三社联动” 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这就需要我们探讨“三社联动”的推进思路, 促进“三社联动”持续健康发展。
瞄准“三社”的复合领域、复合地带推进“三社联动”。
鉴于“三社” 存在交叉、重叠地带和领域,现阶段推进“三社联动”不妨先从“三社” 的复合领域、复合地带做起,有可能取得“一举两得”“一举三得”和互利共赢的良好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注重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注重鼓励扶持面向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 以及扶持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在社会工作发展方面,注重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技巧普及运用到社区工作领域,把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培养造就为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等任职资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把一批批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吸纳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之中。
健全“三社联动”的社区工作体系。
《意见》明确指出:“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构建这样的“三社联动”工作体系,既是社区共治的重要内容, 又是“三社联动”的生动实践。它要求我们,一是要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居(村)民委员会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的重要作用,把发现和梳理出的居民合理需求转化为社区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二是要改变以往社区居(村)委会单打独斗的传统工作方式,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资助等方式,把社区一部分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交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社会组织) 和专业社会工作团队承担运行;三是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居(村) 民委员会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监督,指导、帮助、监督相关社会组织保质保量地完成按约定承担的社区工作项目,取得居民群众和参与各方共同受益的良好效果。
增强社区支撑“三社联动”的基础功能。
在“三社联动”中,社区具有基础地位和作用,它是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广大居民群众的重要阵地, 可以说,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三社联动”的重要目标指向。因此, 深化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支撑“三社联动”的基础功能,是促进“三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基础工程。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增强社区的载体功能,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加大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力度,为“三社联动”和社会组织及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专业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联动机制。
这一机制主要是指在社区治理服务过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引领社区志愿者开展服务,社区志愿者协助专业社会工作者拓展服务,整合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两类资源,实现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动共进,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是主导,社区志愿者是基础,因此应该注重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如下作用:一是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员”作用,鼓励和支持专业社会工作者按照规定程序担任社区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或者按照规定程序委以组织协调社区志愿者的责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社会组织联合会以及社区志愿者组织中设立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组织、协调、督导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管理活动。二是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和资源筹集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优势,扮演“设计员”和“公关员”角色。三是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督导员”功能,带动志愿者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