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大大礼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小编按:总书记的报告中提到的未来三十年规划令人兴奋,而其中有不少与公益事业相关的重点领域被特别提出,值得公益人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
(以下文字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十九大报告)
一、教育创新与教育公平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社创评:
教育是公益机构发力的典型领域,倡导并促进教育公平,积极实践教育创新,很多公益机构在这方面做出了令人称道的努力。
“公益少年派助学计划”,为边远山区儿童提供网络时代背景下的认知模式建立及与人协作能力的培养;“美丽中国”认为,农村教育的硬件不再是最大问题,教师资源匮乏才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因此致力于从师资上促进教育公平;“Upbeing”的创始人吴秋玲则将自己的使命放在了为青少年打造量身定制的社会创新项目上,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变者。
“群岛教育加速器”的联合发起人顾远更是提出:从大工业时代的教育体制到社会化学习的转变对我们这些教育创新者、教育创业者而言,意味着重大的机遇。
二、就业促进与就业公平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社创评:
十年前“厦门五齐人文职业培训学校” 就已经把八万农民工培养成了白领,“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曾打算投资这所学校而限于当时的环境未果。十九大后,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职业培训学校出现,成为农民再教育基地与他们在城市的精神家园。
就业市场看似公平的优胜劣汰下掩盖的是基础教育不公平的本质,而公益则可以在后期的教育公平上、就业机会公平上、农民工融入城市等方面体现出自己独有的价值。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农民工多渠道就业问题一头连着城市,决定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水平与综合生产力水平,另一头连着农村,决定着城乡资源流动与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公平等问题。如此重要而复杂的就业促进与就业公平问题,需要市场与公益两方面力量共同解决。
三、以“扶弱助残”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事业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社创评:
对“老弱妇孺”的扶助是中国传统慈善的必然范畴,更加是现代公益必须触达的地方,从女性权利倡导、女性权益关爱,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残疾人权益促进以及社会化养老事业等等。
未来也许再不会有母亲找不到哺乳室、残障人士没有无障碍设施而难以出行的情况,更加不会有毕节留守儿童那样的悲剧,而是成为一个“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四、扶贫助困与促进边远地区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社创评:贫困是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公益帮扶领域。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真脱贫、脱真贫”,结合到诸如“小母牛”、“食物银行”、“母亲水窖”等公益机构的实践来看,贫困在未来有望成为历史问题。
五、健康促进及养老事业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社创评:在香港这样已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中,老年人被称为长者,香港“平安钟”服务即是长者公益中的典型案例,国内“艾社康”推出的“摩登乐龄”项目,上海全面推行的老年人照护分级制度等等,都从各方面做出了公益机构应对老龄化的努力。
而商业曾积极打造的养老地产,在当前依然是噱头大于实质,未来是否能出现如荷兰那样的养老特色小镇,这也是未来可期待的方向之一。
六、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社创评:
敲黑板!这里,社会组织被直接提名到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中!
从社区政购项目开始,社会组织配合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早已成为公益组织发展的重要领域,业内知名机构如“上海新途健康促进社”、“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 等都将社区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而国内最大的公益支持性组织——恩派,更是成立了社区建设事业群以“营造熟人社区”为核心使命,提供街镇区域社区建设一揽子解决方案,并与企业、高校单位合作发起“知行社区发展研究院”等。
长期以来,公益组织更多被看为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以及市场力量的补充,而未充分强调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层面,期待未来更多公民能够通过公益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社创评: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因其涉及的因素多、范围广、影响大、难治理而又缺乏明确的权利主体,而成为典型公益问题。十九大报告中以市场推动绿色经济,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到解决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措施,而公益组织在这些方面一直发挥着先锋作用。
邓飞的“让候鸟飞”、冯永峰的“自然大学”都从动植物方面做出了环保努力,“阿拉善生态协会”从治理沙漠入手,而更多的中小型公益机构则在身体力行地保护河流、净滩、保护湿地、水源。
前段时间“一席”演讲中,“绿色地球”执行总裁汪剑超用了将近8年的时间在成都市服务了460多个小区的垃圾分类,15万户居民家庭注册成为“绿色地球”用户,被住建部评价为“垃圾回收分类做得最好的企业”,他跟“绿色地球”的故事赢得诸多网友打call,也让更多人羡慕成都。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2015年支持的第一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获得立案,并于当年五月开庭审理……
从十九大报告看来,未来各种主体采用不同方式和手段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将加速。当所有人都关注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也终将回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最后说到: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看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有公益人不容忽视的力量。公益人将为更美好的未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