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工专家
任文启:我为什么领办社工机构?高校教师领办机构视野下的社工实习与实习社工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5/4 16:03:44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考察高校教师领办机构的最初动机,大抵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我就是这样的。

回想我2006年刚工作时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情形,那一年正好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在山东召开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大会上,史柏年教授为大家宣读了中共中央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文件,参会的200多人,真是群情激昂,满怀期待。但现实却更像那年的行程:回程的时候没有买到火车票,在济南火车站买了站台票挤上去,后来补了站票,在车厢里挤来挤去,换尽了各种姿势站了20多个小时才回到兰州。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境况

最初,放在社会工作教师和社会工作专业面前的是学生“800小时”的实习规定,这是教指委根据国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惯例做的原则性规定。但这800小时怎么算?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基本就是方丈捏叶子——一人一个样。不管怎么讲,写入培养方案里的内容,就要执行到教学计划里。社工实习怎么做?一般是参照院校内其他成熟专业的实习方式去做。比如我们政法院校,法学和公安怎么实习的,社工就怎么实习,反正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里,从大三结束的暑期开始,一直到大四第一学期结束,时间肯定够。

但问题是,去实习了,就能达到实习的效果吗?当时送学生去实习的地方,是想象中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地方,比如社区、民政局、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但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这些地方往往是专业最薄弱的地方,日常工作过程中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只知道来了大学生。学生去了之后,做的是洒扫应对的工作,顶多抄抄政治理论学习笔记,整理整理档案,做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实习生还没有一般的工勤熟练,单位也没有如课堂上讲的专业场景,所以两边都不满意:学生觉得自己学了个“假专业”,实习单位的人觉得实习生本事不大,脾气不小。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才是符合学院里讲授的社会工作专业想象的社工实习呢?香港有,北上广有,其他地方还没有怎么办?老师就只能自己办机构,按照自己的想象画个饼出来,给各位领导看,再给学生吃。

当然,在教育界和实务界还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学院派的“理念社工”往往不会具体的实操,而本土派的“经验社工”则很少将实务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这不仅会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也会影响社会工作行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从学校走向行业的社工实习环节予以正视和回应。

二、社工实习:须注重专业训练与实践育人的管理衔接

专业训练方面,社工实习是专业教育必经的一个培养环节,这就意味着在学分设置、考核评价和校内外实习的管理上,都有规范化、流程化的要求。对学校而言,专业实习既意味着要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这需要选择好一点的实习机构,又意味着要对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这又需要机构本身在管理上符合学校专业训练的内容。

实践育人方面,社工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场域内得到真实的锻炼,培育出实务能力,也希望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从实习机构接触到真实的就业境况,对专业的前景和未来有预先的了解。两个方面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领办机构者而言,是最清楚的。

但机构的运行,一要项目,二要人。社工实习生可以胜任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吗?虽然有些机构就是这样运行的,但实习生其实根本胜任不了。如果将实习生作为项目主力或人才骨干,一方面会导致机构在项目运行和专业力量方面变得单薄;另一方面,实习生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也是一个大问题。机构要用自身已有的专业人才来顶住,也需要有较为成熟的项目经验来支撑,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谈社工实习生进入之后的运行、管理和培育。让社工实习这一从专业教育延伸出来的环节去对接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既存在风险,又可能导致两边都出问题。

高校教师领办机构本身是对专业教育的延伸,是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但机构有自身运行的独特逻辑,要把专业训练和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就需要完成从学校管理到机构管理、从学校学习到机构实习的转化,具体则需要在管理上予以衔接。这是实习生认识不到,但对实习效果影响最大的部分。就像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交由学生来掌控,而是应该有所组织与管理一样,机构的实习管理也同样如此。

好的机构可以把社工的实习作为整个机构运行环节中一个可以拆卸和伸缩自如的部件,加入机构自身的管理运行中,会使得机构更加流畅和有效。但是,即便没有这一部件,机构也能运作如常。

三、实习社工:实务训练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在社工实习的管理上,高校一般通过实习协议和实习管理流程来进行质量监控,但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社工实习能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最终的产出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需要落在“实习社工”这个身份和概念下,也贯串了实习的全过程。

首先,“实习社工”所从事的工作是可以明确界定的,这不仅指工作边界与内容,还包括工作成效和预期度等。对于从学校到实习机构的学生而言,第一感觉就是懵懂和不知所措。如果任务不清楚,边界不规范,内容不清晰,成效和预期度也无法给定,那学生的实习就等同于打杂。虽然此前的学徒制教育或目前的“顶岗实习”与此相近,但毕竟那需要很长时间在熟悉的环境中去理解、把握要学的内容,这与现在的实习安排相去甚远。

其次,“实习社工”在机构中的事务中是辅助和添力,而不是独挑大梁或简单重复。实习社工更多的是学生身份,这不仅指其从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而来,也指到机构之后,也主要是在“做中学”和“学中做”。这需要为其配备专业社工或实务督导来手把手带着干,才能逐步进入角色,胜任实习工作。

最后,“实习社工”需要有实务的产出和理论的反思。这一点很重要,“实习社工”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任务,比如实习时数、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等环节,或完成机构安排的任务,比如承担项目实操、文书写作、档案整理等内容,这些都只是“流程性”内容。前者仅仅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留痕文字”,后者则只是机构运行的“过程资料”,本身都不能对实习生产生真实有效的专业训练。就社工专业而言,本土化的服务是最好的学习土壤。“实习社工”需要在本土场景中以理念化的方式来审视和重述实务中发生的事件,将其案例化,并反思这些案例过程中的技术规范、服务方法、理念原则等问题,结合自身理解,展开理论性反思,这才能将所学应用至所用上,又将所用反馈至所学中,才能达到现阶段社工实习的良性效果。

(作者系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甘肃北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

王思斌专栏丨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如何开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2024-03-25
童敏:问题解决与自我成长——社会工作促使人们改变的两种方式 2024-03-10
王思斌:社区在“五社联动”中的意义和定位 2023-12-11
理性看现实,超前走半步 2023-10-29
任文启: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普遍性特殊性 2023-10-29
徐本亮:推动有效公益刻不容缓! 2023-06-19
追问“第三方评审”,你搞坏了多少个好项目? 2023-06-05
浅谈社会工作的“稳定性”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