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工专家
焦若水:乡镇社工站微观服务和宏观服务的结合发展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3/5/18 17:56:32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服务为本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精神,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更是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广为人知。不过,需要警惕的是,缺乏对社工站运作的宏观视野,会使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部门将社会工作服务简化成各种考核指标和表格,从而影响社会工作建设性功能的发挥。因此,在乡镇社工站建设持续推进过程中,社工除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专注服务外,还应重视宏观服务的撬动功能,从动员社区资源、改善社区生活质量入手,激活各类社会组织效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导向,推动更多社会、市场力量的参与,建设乡镇社工站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性框架。在微观服务和宏观服务的“会通”下,乡镇社工站将具有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一是明确乡镇社工站整体服务设计。乡镇社工站现有的3—5名社工人员配备,实际上很难满足乡镇区域庞大的服务需求。许多一线社工在乡镇层级开展服务时,存在直接服务资源与精力不够、服务覆盖面和深度难以提升的困扰,在面对乡镇相关部门高度分隔的公共政策、服务资源时也难以整合推进服务。因此,未来乡镇社工站的服务设计应立足乡镇特点与需求,结合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从宏观服务的角度来规划,使社会工作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小而美”模式的“催化剂”,充分发挥社工在资源整合、关系协调、政策影响、治理统筹、政策倡导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社工在村居层面充分发挥平台搭建者的作用。从宏观服务的角度来看,社工举办各类活动的目的,是要吸引村民参与公共空间和公共事务。社区居民需要“第三方”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来解决熟人社会中用“情理法”不好解决的问题,社区活动则扮演着为这一平台建“地基”的角色。借助社区活动,社工可以让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动起来。专业方法、技术、理论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因此,不应本末倒置地把专业放在首位,甚至倡导所谓的社会工作各种“引领”发展。


       三是支持居民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贡献者。社工要明确,村民是社会工作服务的享用者,更是村庄公共服务的参与者。社区虽面临着社会结构和转型带来的各种挑战,但社区日常生活是相对稳定的,要警惕社工成为乡镇原有社会网络的“入侵者”和破坏者。社工应通过扮演修路搭桥的角色,基于需求评估给予精准回应,唤醒村民在各类议题上“人人有责”的参与感,在那些真正影响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事务上提供“人人尽责”的服务载体,这样才会让更多村民在切身感受“人人享有”的同时关注和参与村庄公共事务。


        四是搭建社区居民互助网络。社工在组织活动时,常会遭遇村民因忙于生计或照顾老人孩子而推托的尴尬,也会听到村民们抱怨村庄公共事务无人参与。从直接服务角度看,这些纷繁复杂的服务需求的确远非几名社工所能回应,但从宏观服务角度看,村民们为之忙碌的子女教育,不正是社工介入开展村民互助的机会吗?社区公共空间的凋落,不正是社工发挥需求评估专业特长的时机吗?社工需要主动邀请村民们大胆表达他们到底期待什么样的公共生活、希望怎样进行公共参与,并了解哪些村民可以以何种形式组织哪方面的公共服务。回应这些真实存在于村庄中的需求,能帮助村民找回主体性,体现出乡镇社工站社工的专业效能。

总之,要警惕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成为限制社工站发展的框框。从中国文化中的“融会贯通”来看,社工应做更为宏观的“会通”。只有社工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将生活本身的逻辑作为专业服务的基本要求,从影响人们的环境与历史脉络入手进行改变,在村庄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中“会通”,打通政策和政府各部门服务的隔断,架起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各种心桥,乡镇(街道)社工站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作者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民政部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

王思斌专栏丨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如何开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2024-03-25
童敏:问题解决与自我成长——社会工作促使人们改变的两种方式 2024-03-10
王思斌:社区在“五社联动”中的意义和定位 2023-12-11
理性看现实,超前走半步 2023-10-29
任文启: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普遍性特殊性 2023-10-29
徐本亮:推动有效公益刻不容缓! 2023-06-19
追问“第三方评审”,你搞坏了多少个好项目? 2023-06-05
浅谈社会工作的“稳定性”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