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工专家
专业引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中国芯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9/1/22 15:07:00   来源:社工茶社

专业引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中国芯

向羽老师的文章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了“社工引领义工”或者“两工联动”的建设性取向,为社会工作专业效能发挥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的回应则更加注重从问题角度出发,来讨论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实现联动的挑战,并探讨社会工作。

第一,外部专业主义与民间本土智慧短兵相接中的专业性提升。



社工引领义工”突出社会工作专业在整合志愿服务上的定位,但发展时间较短起步较晚的社会工作要后来者居上,以“专业性”自诩来引领社会工作,不但实践效果还需考量,而且没有哪一个志愿服务组织等社工一来就拱手相让,将引领权让渡他人。许多发展时间久远的志愿服务者(人不能说时间长短吧)和志愿服务组织,其筹款能力与组织经验往往远非年轻社工可以匹敌。贴近于大众需求的许多志愿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其“非专业性”而赢得实效与口碑。社会工作如果不能正视这种现实,尊重志愿服务在长期实践服务中积累的深厚民间智慧、实践知识,片面强调自身的专业性,不但专业难以引领实现用武之,反而会画地为牢。在两种知识体系的对话中,社会工作发挥引领作用更为重要的其实是采取扎根理论的方法,和志愿服务伙伴一道将这些分散的、实践化的知识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将本土本生的实践知识转变为可以复制推广的方法,提升为中层理论。如是,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格局,并在“两工联动”中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况且,在西方发展的实践脉络中,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而又在专业性上不断提升,才能使自身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助人活动。


第二,社工引领义工,不可忽视个体志愿者以外的力量与资源。



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志愿服务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5号)形式发布,可以说志愿服务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又特别指出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三者的健康发展,并以此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国家相关政策文本来解读,国家很明确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列为志愿服务的主体,从国家动员的广泛程度来说远远高于社会工作。现有的许多研究中在表述社工引领志愿服务上,片面强调社会工作强化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内生动力,学习新的知识,丰富生活经历,获得个人成长,推动志愿者自我教育与自我能力的提升,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等。对志愿服务的引领还局限在个体层面,从而将组织层面的社会志愿服务,特别是党和政府在志愿服务中的主体性作用极大忽视,将社会工作专业性狭隘化、技术化、碎片化,大大限制了社会工作引领志愿服务的空间格局。


2.加强社会工作在地区、行业志愿服务中的专业支撑作用。《志愿服务条例》颁布以来,地方政府在志愿服务创新上的力度得到空前加大,但是依然面临志愿服务资源碎片化分布、志愿服务管理政出多门、志愿服务活动同化单一等诸多问题,地方志愿服务管理机构人员短缺又使得规范指导提升形式化,笔者在多个地方都碰到地方在打造所谓的志愿服务品牌时仅仅是将各类活动简单的汇总叠加,完全没有起到政策制定、行业培训、能力建设方面的统筹支持功能。同时,志愿服务时间多元化、工作难度多元化、工作类型多元化,特别是志愿者身份的多元化都为新时期志愿服务创新带来了尖锐挑战,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力量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提供坚实的s专业保障。


3.加强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志愿者管理中的本土化运用。社会工作引领志愿服务既要注重有形的引领,更要发挥内在的价值理念。从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西方社会工作起源于志愿服务,逐渐通过专业化发展转变为一门专业化职业化的助人活动,隐藏在其后的深层逻辑是专业理念、理论、方法、实务体系的生成和发挥。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构成社会工作三大支柱的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教育都以引介西方为主,社会工作引领志愿服务,既要将其中的积极功能发挥出来,使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培训、维系、督导的全流程管理中发挥作用。又要有主体性的理论自信,深刻认识到和西方相比,中国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深度上来说,都是西方所不能比拟的。中国的实践为社会工作研究界创造了可观的条件来进行知识创新,这就需要社会工作承担起理论创造的责任,通过行动研究、伙伴式发展的方法,总结提炼中国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互动优秀经验,促使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知识形态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为全世界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贡献中国智慧,为现代社会科学带来切实进步。


第三,社工与义工的共同之处,都是爱的事业,要以爱激发爱。



向羽第三点谈及的是志愿服务的原初精神及其问题,这些问题在社工中同样存在,中国志愿服务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是助人自助,或者如任文启老师所说在中国社会中是利他使群[1]。如何寻找两者最大的结合点,通过互动,渐次实现相互激励促进,激发更多人加入公益服务事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从全国范围来看,山西、辽宁、安徽、贵州、大连等地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两工协作”机制,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弥补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不足,形成一系列有特色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山东泰安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组织招募、培训管理、考核评价、引领带动志愿者的优势,创新“菜单式”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群众个性服务需求与志愿者专门服务供给的有效对接,形成了“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的良好氛围,既降低了政府管理服务成本,又拓展了社会服务范围、融洽了居民关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社会工作引领志愿服务工作是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结合。中国志愿服务正在从非正式的、初步的、不完善的初级慈善模式发生转变,变得更为理性、正式、完备,实务经验丰富的志愿者正是在直接服务层面挑战发展起步较晚的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还需要社会工作通过夯实实务服务予以加强;在间接服务领域,则可以更好的发挥社会工作培训、行政、督导等方面独特优势, 有效帮助志愿服务者与组织避免志愿服务失灵所带来的挑战与压力。


截至2018年11月,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已达44.05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亿,并将在可预期的未来持续高速扩展。中国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深度来说,都是西方所不能比拟的,也为社会科学界创造了可观的条件来进行知识创新,推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知识形态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这是中国学界给现代社会科学带来进步的希望源泉。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共同构成国家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支撑主体,二者是相互形塑、互为前提、互为存在条件、不可分割整体。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应当重新回归至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社会工作专业与志愿服务也应当重新审视对方的价值,[2]取长补短,通过联动与协同真正实现1+1 >2的效果,合力突破社会治理中的瓶颈,补齐社会服务的短板,回应公共服务中政府市场失灵带来的挑战。


总之,社工与志愿服务共同的精神都是爱的事业,要以爱激发爱。爱的事业是连绵不绝的事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在推动美好生活建构历程才开始起步,真正发扬“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精神,将爱与助人自助的精神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1]任文启,利他使群:社会工作本质的中国表述,社会建设,2016年第1期

[2] 谢宇,社会工作介入志愿服务:能力与需求的框架,学术研究,2018年第8期

作者:焦若水,甘肃良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第二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

王思斌专栏丨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如何开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2024-03-25
童敏:问题解决与自我成长——社会工作促使人们改变的两种方式 2024-03-10
王思斌:社区在“五社联动”中的意义和定位 2023-12-11
理性看现实,超前走半步 2023-10-29
任文启:退役军人社会工作服务中的普遍性特殊性 2023-10-29
徐本亮:推动有效公益刻不容缓! 2023-06-19
追问“第三方评审”,你搞坏了多少个好项目? 2023-06-05
浅谈社会工作的“稳定性”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