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培训班上,一位老师童年故事的分享让我思绪良多,尤其是关于童年,关于关爱和社会心理支持。
童年的时候,她们班有一个男生比较调皮,很多老师和同学都不待见,在班上和学校里都属于被边缘化的。在寒冷的冬天,大家的手都冻的通红,有的手开了裂。这时候,一个老师把几个同学叫到自己宿舍,给大家打了盆热水,让每一个孩子把手放在里面泡着。这个男生也在受邀之列。
几十年后,这个男生和其它几位同学依然记得当年这一幕。因为这样的温暖关怀,让这个男生也一直对人生对人性是怀有感激和信任。后来的他,在事业上有了大成就,对社会给予了充分的回馈,因为他记得当年那些关心他的人,包括那位老师。
年少时,人遇到苦难,包括来自别人的不待见,甚至是歧视,心里是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这时候,人对于未来,对于生活的希望,会有悲观的看法。这时候,来自别人的关怀和问候,总是会有雪中送炭的温暖,也能够提携人于困苦之间。
今天的社会处于剧变中,家庭的结构在经历着日益原子化的变动,人口流动意味着家里照顾孩子的责任更多压到了母亲、爷爷奶奶、乃至姐姐和兄长身上,在学校学业的压力下、在成长与教育的纠结中、在同伴相处的变数中,儿童在童年时期的生理和心理上面临着诸多变数,这时候的她们,需要来自同伴、老师、父母和其它儿童工作者的关怀和照顾。这就是社会心理支持。这和纯粹的心理咨询不一样,更多是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身边的朋辈、亲戚和社区第一时间能够给予的社会和心理上的支持。
这样的支持包括了家庭的各项支持与包容托举,来自父母、亲戚,朋友,和家族、村社、邻里的关怀与安慰。这些支持对于支持困境中儿童恢复韧性,应对困境带来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是具有传统意义的,也是相对适合于儿童所处文化习俗和氛围的本土化的支持体系,具有更有效更适合儿童的特点。
今天中国农村里,不少村寨里留下的是年迈的老人、照顾家庭还有土地的妇女、以及儿童。青壮年和中年的劳动力,也就是正当年的父母,把大多数的时间花在外面打工挣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出现了困难,传统的社会支持体系在短时间内很难发挥出其优势,因为大家庭里的“当家人”多数不在家。
这个时候,社区可以发挥一个重要补缺作用。社区本身的治理结构,加上在社区针对儿童和家长的公共服务平台,社区层面可以增添一层社会支持体系,对处于困境的儿童、妇女和老人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支持和服务。有了社区的服务平台,原本存在但因为社会结构变化而被遏制被影响的家庭和宗族支持体系也能够得到恢复和增强,为儿童和妇女老人提供更丰富的社会支持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家族的价值,社会集体在个人生活中意义重大。我们的社会里,心理方面的支持首先是来自家人、族亲和同伴朋友的支持,这些支持能够帮助我们大多数人顺利平安渡过难关。这样的支持,是扎根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土壤之上,有机而富于养分。
在此支持基础上,如果依然有少数人在精神和行为上出现比较明显的异常症状,长期不能够恢复和正常生活,需要考虑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和专业人士转介和求助,获得专业服务。
对大多数人,尤其是孩子,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心理有了涟漪和波折时,需要的是一个、两个、三个关心和支持的同伴、朋友、社区志愿者、老师、社区干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无论是谁,一个关爱的问候、一个可以交谈的安全温暖空间、一个支持的眼神和握手、或者拥抱、一场促膝的交流、一句话,一段一起经历的时间和儿童友好的活动,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
这些,就是对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
在社区重建和加强既有社会支持体系,需要有一个以儿童为焦点的儿童服务平台(儿童之家、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需要有来自政府和社区的牵头,需要有本土发生发展的民间服务队伍,需要父母和社区民众的参与,尤其需要来自儿童自身的参与。
我认识的一个农村孩子,在初中和别人伙同偷东西去卖被抓,因为是从犯而且年纪较轻就被安置在社区矫正。学是没去上了,村镇里的大人小孩都不待见他,另眼看待。他压力山大,几乎是走投无路。这时,他来到村上儿童友好家园(儿童之家早期的一种),发现在这里没有歧视和冷眼,于是他时时出没在家园里。
不仅没有排斥他,家园还鼓励他一起参与到家园儿童委员会里来帮忙对儿童友好家园服务出谋划策,出人出力。他还被邀请和家园工作人员一起到社区里做公益宣传和志愿服务,并当选了儿童委员会副会长。他的性格逐渐开朗,心情变得阳光,因为做了有益儿童有益社群的事,他的自信心得到建立,在社区的口碑也改善并变得积极。见到他的时候,是和他还有其它社区的孩子一起讨论儿童保护议题的时候,腼腆下透着智慧和自信。现在,他也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且刚刚结婚,过着自己平凡而有趣的日子。
百年不遇疫情影响之下,几乎每一个人心理上都会出现不同情况的焦虑和担心,甚至恐惧。过去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受到影响,居家隔离阻断了过去习以为常的社会交往和互动,工作和学习都受了影响。这些影响会体现在我们的每日生活中。
在重庆垫江,一个孩子因为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以及长期居家,引起了心理上的不适。孩子的问题被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获悉,儿童之家和县妇联联动,通过线上服务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了及时的疏导和友好的沟通,缓解了孩子的焦虑情绪。在应急情况下,来自基层社区的儿童和家庭服务平台与载体能够发挥儿童和家长所急需的社会心理支持服务,这在过去是稀缺的。
在四川、在云南、在苏州、在青海、在重庆、湖南、广西、陕西,在越来越多地方,社区里建立起了儿童之家,为生活在社区的儿童和家长创造了新一层社区肌理,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社区里有了能够给孩子和家长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对于社区的儿童和家庭来说,是身边最近的公共服务,能够在风云际会的环境里为孩子们和父母们包括祖父母们提供多一个庇护多一个社会心理支持力量。
儿童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烦恼、焦虑和压力,这时候,请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考虑给予他们适当而及时的社会心理支持。
-抽时间,和孩子们们留出固定时间来谈谈天,说说地,聊聊学校(如果复学了)和家庭生活里的喜怒哀乐;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积极的和消极的,天马行空的和出人意料的,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尊重和信任她们的观点,是提供良好社会心理支持的基本点;
-平等、尊重和信任的亲子和师生关系将鼓励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分享这些焦虑与不适。能早发现问题,就能够更及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有些心理上的困难和不适,可能父母亲朋与老师通过倾听,交流和适当的支持就可以有效缓解和应对。
-当问题超过家长和教师的个人能力范围时,也记得要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求助不是示弱,是及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有效手段。
作者信息:杨海宇,儿童工作和公益发展独立专业顾问。曾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职国际公务员5年多,负责儿童保护项目管理和儿童保护专业支持。2017-2019被聘任为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从事儿童工作、社会发展和公益慈善类项目工作22年有余,目前为国际儿童公益组织和政府机构及公益组织提供专业化顾问咨询与培训服务。对于童年和儿童研究以及儿童工作之实践探索,一直是杨海宇工作与生活旨趣所在。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