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第十六论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9/17 12:03:03 来源:安徽大学
社工站的设立并非结构主义,而是功能主义的。也就是说,社工站的设立并非来自正式结构本身必须的调整或变革,而是为了解决基层民政和民生服务的“神经末梢供血”问题,实际是正式结构的微观功能延伸,是对正式结构微观运转的补充和活化,是一种功能性的设置,这也是最终将社工站定位为“平台”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正式结构本身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在基层有民政办,但苦于服务人手不足、服务不够主动、服务不够精准和精细等问题,出现了服务方式刻板、服务效率滞下、服务效果衰减等现象,所以才在基层民政办之外,又单独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期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和现象,以非传统行政的方式,在增加基层民生服务人手的同时,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手段和力量,进一步实现基层民生和民政服务的提质增效,增强基层民生和民政服务的弹性和活力。可见,社工站的设置遵循的并非“结构→功能”模式,而是“功能→结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工站实现了社会工作对于结构的功能性“嵌入”。当然,这里的“结构”,仅仅指的是正式结构的“神经末端”。
这种功能性“嵌入”的好处之一,是社会工作终于被正式结构所接纳,并被更多的正式结构中的成员所认识。基层民政办的负责人兼任社工站站长,就是正式结构对于社会工作接纳的明显证据。但这并不意味着社工站毫无风险。
风险之一,社工站没有正式编制,也无行政职级,有的只是行政社工与事务社工的类型划分。社工站站长虽然由民政办的负责人兼任,但基本都是挂名。负责具体运营事务的副站长常常是承接社工站项目的社会组织或社工机构派来的,二者之间并无行政隶属关系,而更多的只是合作关系,并不按照正式结构中的科层管理模式进行。有些社工站的一线社工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或转岗而来,与社会组织或社工机构派来的负责具体运营的副站长之间,也非正式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副站长作为“外来者”,无法按正式结构中的科层管理方式来对其予以指挥、命令和要求。可见,社工站内部人员之间,并非是一种垂直式的管理体系,而更多地只是组合关系。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垂直型,但由于作为中间关键环节的副站长,与站长以及一线社工不属于同一系统,因此,这种所谓的“垂直”性实则是虚假的,这也给社工站的实际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和挑战。
风险之二,由于没有行政职级,而只是一种功能性的设置,这在极为重视行政职级的正式结构中,常常会被视为“异类”,因其在结构中的位置模糊而具有灰色或游离色彩。担任社工站站长,并不意味着行政职级的提升,只是多了一项工作内容或多了一份工作任务而已。尽管可能会由此增加自身在激烈的职级晋升竞争中的资本和砝码,提高获得上级赏识进而晋升职级的几率,但一切都属未知,一切都无法确定。对于那些兼任或转岗而来的社工站一线社工来说,更是如此。干得再好也不可能获得正式编制。而副站长的职位要么由社会组织或社工机构派来,即便是直聘,也无行政级别,晋升副站长并不能够享有正式结构中职位晋升的待遇和意义。对于这些社工来说,晋升副站长可能会带来荣誉感和收入增长,但在行政思维和行政逻辑视角下,并无太多实质价值。况且,社工站的晋升渠道从表面上看是有的,但也就仅仅只是副站长一个位置而已,这样的晋升通道,显然过于低矮和狭窄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对于那些外包给社会组织或社工机构,由其派来的一线社工来说,副站长很有可能本来在组织或机构里就是自己的上级,要想通过在社工站里自己的努力取而代之成为副站长,须经由组织或机构作出决定。同时,作为机构社工,本位是在机构,如果因此而导致与自己的机构上级之间心存芥蒂甚至反目,那就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因此,得不得到这个副站长的职位,或许没那么重要,即使得到了,也是虚的,最多只是增加些许收入而已。
风险之三,既然是功能性设置,就必须发挥出功能,才能证明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才能获得认可。但要发挥出功能,又必须具有稳定性和内增性。社工站社工的频繁流失,显然不利于稳定性的形成,而没有稳定性,就难言持续和可持续性,也难言提升和深度。至于“内增性”即“内在增能”或“内在成长”性,则需要依托培训和督导。但问题在于,除了部分社会工作发展积累较好、成熟的社工机构较多、高校社工专业较为集中或较为出色的区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培训和督导均十分匮乏。在笔者所调研的部分县域社工站,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培训方案和督导方案都没有,对培训和督导的认知几乎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这一方面是由意识缺乏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为现实所困。培训和督导,需要计划和组织,也需要有资金投入。尤其是督导,还对督导者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督导时间的合理安排、督导方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那些距离社会工作核心或重点区域较远的地方来说,要想请到好的培训者和督导者,并非易事,同时也需付出高额成本。
因此,这些地方的社工站社工,更多地只能靠自己摸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社工站运营水平和社工站社工服务水平的成长和提高。这些地方的社工站之所以更多地倾向于做一些“面上”形式的活动,与此也有直接关系,因为深度服务的能力不足。而这样的能力,如果缺乏有计划的培训和及时有效的督导,只靠个人领悟和经验积累,会发展得相当缓慢,进而影响到社工站应有功能的发挥,令社工站面临可能沦为“鸡肋”的风险。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
- 北京19部门召开2024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推进多领域社会工作发展 2024-10-26
- 此地社工报考热通过社工考试人数刷新历史纪录 2024-10-02
- 武宁推动社会工作“见行见效” 2024-10-02
- “火”起来的社工:厦门近5年各级投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资金总量达3.62亿元 2024-08-31
- 社工站改名的背后? 2024-08-31
- 宁夏已培育持证社工6174人 2024-07-03
- 吉林省2.11万社会工作者成为参与社会治理重要力量 2024-07-03
- 2024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养老、救灾、企业履.. 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