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和社工远程关注老人的动态,子女们工作、孝心两不误;在养老院不仅能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有病也能及时看;在社区“幸福食堂”,老人们可吃上热乎又可口的饭菜……
截至2017年底,武汉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85万,并以年均8万多人的速度增长。武汉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与居家养老的深度融合,应对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新情况、新问题。
“互联网+”居家养老
家人和社工远程看护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江岸区后湖街东方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一面约30平方米的大屏幕上,高龄老人们在家中的活动情况尽在远程监控之下。
退休工程师战仪范、袁登维夫妇均年过八旬。在老人家中,一个形似普通装饰品的圆形摄像头放在电视柜旁,不留意很难发现。社工王英点开手机中的远程看护软件,老两口家中的实时情况一览无遗。
今年,东方社区启动“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20户空巢高龄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摄像头,方便家人和社工远程看护。王英介绍,摄像头直接连接社区呼叫应答中心,中心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可通过摄像头呼叫,并及时派工作人员上门。
战仪范老人说,他的两个女儿都年近五旬,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他的家中安装摄像头后,女儿们不用再担心他和老伴,看看手机就能安心了。
79岁的燕朝云老人来自襄阳,2010年被孩子们接到武汉,目前独自住在东方社区。他说,在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观摩远程监控系统后,他觉得很放心,即使自己在家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及时得到救援。
东方社区还为一些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免费发放了智能终端。它具备定位功能,设置电子围栏后,一旦老人超出活动区域就会自动报警。目前,东方社区已实现线上远程监控、线下上门服务的无缝对接。
不想晚年生活太单调
退休教师搬进福利院
昨日下午4时30分许,记者来到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在老年人公寓,姚太婆正和老人们聊天,非常开心。前不久,她在福利院度过81岁生日。“在这里我觉得很快乐。”姚太婆笑着说。
姚太婆是退休教师,之前住在青山。2014年9月,她和老伴住进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儿女们都很孝顺。”老人解释。她的儿子在外地工作,经常出差;女儿在武汉一家医院上班,平时也很忙碌。福利院条件很好,床位费、护理费、生活费等加起来,每人每月3000元左右,一日三餐伙食不错,衣服、被子等有护理人员清洗,房间有空调,洗手间扶手等设施比较齐全,偶尔头疼脑热也有医务人员上门服务,孩子们看过后觉得很放心。
去年老伴因病去世后,姚太婆并没因此感到孤单。周一到周五她会上老年大学学习合唱、舞蹈,周末经常参加福利院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结识了很多同龄朋友。女儿每周末也会到福利院看望她,给她做一些好吃的。姚太婆精神充实,身体也很硬朗。
82岁的刘懿君老人是退休研究员。4个月前,她请了保姆,在家养老。现在,她也住进了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她说,福利院里老人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国家级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制定单位。今年,100多万字的《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用手册》正式出版。该手册将养老服务标准细化到110个流程,甚至对何时为老人房间开关窗户、烧排骨的大小和分量都进行了规范。
开办百家“幸福食堂”
一日三餐只需花15元
对许多独居老人来说,吃饭是个大难题。5年来,武汉市整合各方力量,开办“幸福食堂”,每位老人一日三餐只需花15元,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71岁的李爹爹是硚口区汉中街长寿社区居民。他说,女儿工作很忙,平时只有他和老伴在家。社区开办“幸福食堂”后,解决了他和老伴的吃饭问题。
“早餐3元,午餐7元,晚餐5元。”李爹爹说。“幸福食堂”就像老年版幼儿园,社区的老人们集中在一起吃饭,气氛很欢乐。
为照顾辖区更多老人,汉中街还以长寿社区“幸福食堂”为中心,在军工、居仁、尚义三个社区建设了配餐点,形成“1+3”辐射模式,目前已经覆盖11个社区,为近4000名老人服务。
记者从武汉市民政部门了解到,武汉已经建成100多家“幸福食堂”、500多家配餐中心,覆盖了所有中心城区及部分新城区。今年,该市还将增加至少30家“幸福食堂”。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