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实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工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民族宗教政策问题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2/8/8 20:33:40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李洁

摘要: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绝大多数民族都信仰多种宗教,宗教已然成为民族生活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民族的孕育和发展。社会工作起源于宗教,从宗教慈善事务中汲取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最终从宗教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民族宗教问题是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开展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所以对于有关民族宗教政策的内容更是民族社工需要掌握的知识,因为政策她不仅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指导,更是我们开展民族工作的内容。

关键词:社会工作 民族 宗教 

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是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下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通过一些虚拟、神圣化的思想和仪式让信徒达到心理慰藉的作用。龚学增认为:“宗教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宗教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宗教中的神灵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东西。但宗教又不是纯精神性的东西,它还是由宗教观念、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体制等构成的社会现象。”[1]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方针和准则。[2]宗教政策是政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原则和措施。

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共制定了处理宗教问题的行为准则,这一政策的制定服从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个目标,希望把广大宗教徒和宗教职业者改造成为爱国爱教的社会主义公民,共同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3]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再结合中国实际,充分认识到宗教的历史性、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提出和坚持如下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事务自治;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为祖国统一和现代化事业服务。

一、我国的宗教政策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明确表示:人民的自由权应该是人民自生而来的。“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歧视。”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 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利。

[4]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宗教事务条例》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中国宗教事务界开展宗教工作的指导方针。在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除了国务院修订成立宗教条例之外,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依据总条例和各个地区的情况制定了宗教事务条例以及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以此来管理本地区的宗教事务,保障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宗教与民族关系密切、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简单地说,一切民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性,一切宗教包括世界宗教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宗教都起过重要作用,宗教文化都是早期民族文化的主流或正宗,这几乎是没有例外的。民族学的研究,包括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现状与政策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宗教的考察,因为民族性中内在地包含着宗教性,绝不能加以忽略。[5]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者民族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它对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宗教因素已经渗入到民族生活当中,从日常生活里的吃、穿、住、行到各种仪式,都能够看到宗教的影子,作为宗教信徒,他们要遵守教义,用宗教中的一些思想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西藏,几乎每个人都信仰佛教,佛教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信仰问题,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内容。从一个人出生到他离开人世的葬礼,都与藏区的苯波教或藏传佛教的教义或教仪有密切联系,藏区的民风风俗也深受宗教的影响。[6]

三、社会工作与宗教的关系:缘起与分离

社会工作的形成与基督教公益慈善有紧密的关系,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最早源于基督教慈善活动,贫民救济与慈善事业的社会工作最早是由教会所开办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实施,慈善组织会社和睦邻组织运动开展的宗教慈善活动,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专业社会工作的三大基础方法包括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这三大基础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都与早期教会社会工作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早的个案工作方法是由英国牧师查莫斯提出的,查莫斯以友善访问员的身份进入到受助者家中进行访谈,从而开了个案访谈的先河;而小组工作始于1844年乔治·威廉士创立的基督教男青年会;德国著名的汉堡制是最早的社区工作实践,早期的社区工作实践主体仍然是以教徒尤其是基督徒为众。[7]通过对早期具有宗教特殊的三大社会工作方法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专业社会工作的三大基础方法。知识体系、专业技能、专业伦理、管治架构与宗教慈善事业的服务日渐分离,社会工作地位专业性和自主性逐渐突显出来, 以1917 年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社会服务从教会剥离出来,社会工作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里士曼在书中所说,虽然当时慈善组织会社针对各种困难人群提供了许多帮助,但当她试图向初涉慈善工作的年轻人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时,却发现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可供传授。因此她认为,虽然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对于社会个案工作来说应该有一些通用的基础方法与技巧。[8]随着西方宗教逐渐作为政治权利争夺的工具,教会所从事的慈善服务不再是站在弱势群体一方。除此之外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国家公共管理则需要更专业化、更规模化的专业服务机构来承担社会公共服务,以此保持服务提供的稳定性。作为一门专业或职业来说,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服务态度和研究态度,显然具有神秘主义价值观的宗教则不具备这样的理念,这也成为了社会工作与宗教慈善事业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

四、社会工作与民族宗教政策的关系

(一)作用与反作用宗教政策作为党和政府对宗教的态度,不仅是各个宗教场所以及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的指导,更是社会工作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政策依据。只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以及各地区制定的宗教政策,明确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宗教问题的方法和原则,才能更准确地开展服务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公作的合法有序地实施,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党和政府的权威。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基层开展工作的职业,也是针对人开展的服务,每天都在与老百姓打交道。正因外如此,社会工作者更能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理解民众的困难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把老百姓的愿望反应给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做出调整和优化,让政策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二)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很多来自于宗教价值观,比如服务社会、促进公平公正、改善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等,而不管是国家和政府的宗教政策还是其他政策,都有这些目的在其中。不管是社会工作服务,还是宗教政策,都是为了更好为民众提供服务。在其他方面,社会工作和宗教政策的一些理论、服务方法都是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所以社会工作与宗教政策是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实务与宗教政策的矛盾性宗教政策是宗教工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开展的指导,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宗教政策的制定也是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它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宗教工作。针对社会工作来说,宗教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是有时候也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首先是我们的服务活动更具特殊性,关注的问题也更微观;其次,加之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还是依据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我们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权力,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社会工作从服务群体身上的问题总结思考,由此联系到社会问题上,因为个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可能只是社会问题在个人身上的投射。由此来看,宗教政策工作的方法和方向是由上而下的,而社会工作实务则是由下而上的。

五、民族宗教政策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宗教政策是一种资源宗教信仰已经常态化,而社会工作的服务必然会涉及到宗教问题,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区社会,五一不存在该问题。社会工作在进入一个社区或项目点时,首先要获取当地部门的许可和同意,保证尊重和维护当地宗教政策的相关要求,这样,不仅能够顺理成章地进入社区,更能取得当地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在开展具体服务时,社工会遇到各种宗教问题,而国家和当地的宗教政策就能够作为参考,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宗教政策是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除了开展本专业的服务时,对宗教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也是必要的,通过在服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政策内容告知民众,让他们理解政策,遵守政策要求,合法开展宗教活动。社工还需要适当引导广大神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服务社会。

第一,可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信仰宗教,更要信仰中国共产党和祖国。

第二,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及本地区制定的宗教政策和条例,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第三,拓展教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推动教会伦理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树立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

六、社会工作如何与宗教政策相适应

(一)秉承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宗教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他们从小就接触宗教,从小就信仰宗教,宗教对他们的影响早已潜移默化,宗教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宗教于他们而言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所以作为一名民族社会工作者,应该以正常化的眼光来看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把宗教与服务对象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视其为服务对象本身内在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独立出来。在开展民族社会工作服务时,要求我们具备宗教敏感性和文化理解能力,聚焦于当时当地的情境,灵活地调整服务方案,并应用整体性的视角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更要理性地看待民族、宗教与社会工作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二)保持政策敏感性从文化尊重以及理解的角度看待少数民族群体问题,不仅要认识到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差异,而且还要融入受助者的日常生活世界,积累有关民族的文化知识,并与其建立互信互赖关系。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需求,选择性地使用文化适切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这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工作需要时刻保持的文化敏感能力,作为一个合格的社工,更是需要具备政策敏感的能力,时刻保持警醒,在政策规定下开展服务,保证服务活动依法开展。除了掌握国家制定的相关宗教政策和条例之外,还需要注意各个地区情况的特殊性,即地区宗教政策的差异性。 

(三)加强对宗教政策的研究工作陈宗荣在全国宗教工作系统研究机构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宗教问题复杂敏感,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若不加强研究,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也难以有效地推进工作。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不研究就不能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宗教工作形势。对形势的把握、了解和判断,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必要前提。第二,不研究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宗教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种因素交织,政治的、经济的、国内的、国外的、民族的等等,并且难以把握这些问题后面隐藏的规律。第三,不研究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切实地贯彻中央的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只有深入开展研究,整合问题视角,由点及面考虑问题,真正厘清如何在宗教政策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9]

总结

宗教问题无小事,宗教工作表现出来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要求我们在开展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中要注意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引导和鼓励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规避消极因素,利用宗教中的优势资源更好地助力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引导宗教事务和活动依法进行;既要支持宗教界 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要防止其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更要在宗教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不仅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还要在此基础上,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运用倾听和同感的技巧,关注民众意见,把基层声音反应到相关部门,帮助宗教政策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龚学增.论宗教与民族[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25-31.

[2] 孙国华.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

[3] 陈始发.新中国宗教政策的研究现状[J].北京党史,2001(01):26-29.

[4] 林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民族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29):160-161.

[5] 牟钟鉴.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03):13-20.

[6] 刘芳,张阳阳.民族社会工作介入“藏区”的必要性、问题和对策分析[J].社会工作,2014(02):77-83+154.

[7] 沈新坤. 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宗教渊源[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04):93-97+102.

[8] 王国渝.玛丽·艾伦·里士曼生平著述及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14(06):71-75+92.[9] 陈宗荣.《在全国宗教工作系统研究机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2017.4.12.http://www.sara.gov.cn/gfxwj/316246.jhtml.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助餐服务 2024-04-08
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保护协同联动机制 2024-04-08
企业社工案例 | “倒霉蛋”的人生也可以反转 2024-03-10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六地工作经验推介 2023-11-09
儿童小组案例 | 谈“性”色变?山区学生的性教育课程这样开展 2023-11-05
红哨子”、“小桔灯”......青岛拓展“物质+服务”多维救助 2023-11-05
今日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2023-11-05
这儿的农村“孝老食堂”,免费背后的慈善运营模式 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