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阿姨(化名,以下简称“案主”)、性别女、年龄70岁、服务对象类型:肢体残疾人,去年老伴因病去世,案主有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案主自己目前独居。
案主之前与老伴一起生活,去年年底老伴因慢性病去世。老伴患有慢性病不能劳累、工作的日常生活主要由案主照顾,老两口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相互慰藉,案主每天的生活以照顾老伴为主。
老伴过世后,案主生活重心缺失,独居时候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经常坐在院子里发呆独自悲伤,不愿意谈论有关老伴的话题,总是会回避或转移话题;对外案主表现情绪平静。
案主的妹妹表示想将案主街道自家居住一段时间,案主不同意,发现案主时常情绪低落、暗自流泪。
社工在日常探访中,发现案主与人交谈时精神偶尔恍惚,容易产生孤独感,经常出现情绪低落、绝望、焦虑等消极情绪。
社工访谈中案主表示“晚上经常睡不着,睡不着就想东想西,越想越睡不着”,案主最近出现轻度失眠和焦虑,食欲也不是很好,身体健康状态明显受到了影响。
对案主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如下分析:
1、心理问题突出:案主丧夫前经历了忙碌的照顾和丧葬事宜,忙碌松懈后悲痛没有及时获得有效缓解,衍生出抑郁、焦虑等情绪,同时了不让家人担心,又压抑情绪,精神和情绪受到负面影响。
案主的悲观情绪极其明显,缓解丧夫后的哀伤,减轻案主的强迫症状与自责,是社工介入后的首要工作。
2、身体健康状况堪忧:丧夫后案主存在失眠、饮食不规律等生活状况,案主血压情况不稳定,出现头疼、胸闷、精神差等症状。需要帮助案主改善健康状况,饮食以及睡眠的问题,要改善案主的健康状况。
个案工作的开展重点要关注人与其所处的情境,个体的内心心理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一定的交互影响作用。案主长期一个人在家,难免会沉浸于失去丈夫的伤痛之中,换一个环境会对案主心理的改变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3、丧偶带来的孤独感,恐惧感,社交障碍。老伴的去世使家庭家庭人员缺失,孩子也不在身边,让案主感到孤独,曾经忙碌有序的生活现在空闲后使案主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以及对自我存在价值的缺失。
案主陷入丧夫之痛,并且不能很好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因此,如何帮助案主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交往将是案主悲伤情绪得以缓解后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服务理论
1、叙事疗法理论:叙事疗法是帮助服务对象宣泄悲伤情绪,重新适应的过程中。叙事疗法重要的内容是解构性倾听、问题外话、发展替代性故事,社工运用倾听、同理心、关注的技巧,肯定案主悲伤情绪的合理性,尊重案主。
在案主在叙说的过程中,社工陪伴她面对丧失事件倾听案主感受,宣泄情绪,帮助案主合理化情绪抒发。
2、应激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外在环境中的负面刺激或内在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身体反应,以此提升个体应对负面刺激或内在心理压力的能力。
丧偶对案主而言属于非常大的负面信息,不论案主心理多么强大,这一事件都会对案主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并产生机体反应。这其中可能因个体的经历、个性、应对压力的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而有所差别。
社工运用个案工作中的方法,帮助案主通过回忆、倾诉等方式排解老伴离世后的悲伤情绪。
3、心理疏导系统的治疗模式:心理疏导系统的治疗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在本个案工作过程中,社工也是遵循此模式,在案主家人的参与和帮助下,对案主进行心理调适,帮助案主渐渐摆脱悲伤的情绪,重塑积极的认知。
社工依据心理疏导相应理论,采取心理压力消除等方法,鼓励案主学会向他人倾诉、接受他人帮助,以促使案主获得改变。
4、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有三方面的支持系统,微观上个人的自我支持,中观上家人、朋友等的支持,宏观上社会政策的支持。社会支持概念及理论的建立是很多学者的努力研究形成的。
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构成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从中获取情感、物质等帮助,社工为案主链接社区资源,帮助案主扩大社会支持网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越能够帮助其面对环境带来的挑战。
社会工作作为非正式专业的社会支持在帮助案主预防问题、治疗问题以及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服务目标
总体目标: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力图改变案主的悲伤情绪,走出困境,培养案主的个人兴趣,并为其链接社区资源,扩大社会交往,建构完备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为其提高自身晚年生活质量做好长远准备,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具体目标:
1、帮助案主走出悲痛,消解负面情绪;
2、改善案主的睡眠和饮食状况;
3、帮助案主恢复社交,促进社会融入。
(三)服务策略
在制定具体的服务目标之后,社工为更好地帮助案主解决相应的问题,制定以下服务策略:
1、建立专业关系。引导案主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允许悲伤失落。帮助服务对象纠正不良信念,缓解不良情绪,通过倾听、鼓励、陪伴等方式,为其提供精神慰藉,进一步得到案主的认可与信任。
2、疏导悲伤情绪。运用应激干预法、叙事疗法等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案主悲伤、抑郁、焦虑的情绪。与案主回忆和老伴的往事,减轻案主内心的空虚。一方面转移案主注意力,另一方面从讲述的过程中抓住可激励的点,鼓励案主走出悲伤。
3、身体健康恢复。与其家人沟通,增加对案主陪伴的时间与频率,寻找稳定的陪伴者,让案主暂时脱离独居情况,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与亲属之间的沟通交往,提升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对案主的支持。
同时提醒案主及其家人监督案主定时饮食,帮助案主改善其目前不良的饮食起居习惯,使案主身体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
4、扩大社会交往。为案主链接资源,定期探访案主,鼓励案主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结交新朋友,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联系案主之前的伙伴、邻居邀请案主参与小团体的活动,促进案主社会融入。
5、结案回顾。总结案主获得的改变、精神支持与家庭支持,与服务对象共同回顾整个服务过程,并通过表达感受、鼓励等方法,巩固案主现已取得的进步,让案主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存在感,鼓励服务对象在往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一)第一阶段(介入初期)
在个案介入的第一阶段,建立起专业关系,增进了案主对社工的信任,促使案主能够放下戒备用完全真实的状态来接受社工的助人服务。
案主是社工之前的服务对象,社工整理案主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与其家人共同最近探访的情况,向家人表达做阿姨个案的必要性,征求家人的同意,提前整理访谈提纲。社工以探访了解案主身体状况为由,提前与案主约定好会面时间和地点。
社工通过关注案主身体状况让案主放下戒备介绍此次会面主要目的,并强调保密原则,避免案主产生戒备心理。
社工与案主介绍个案服务的详细情况和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根据访谈提纲与案主开展开放性沟通,深入了解分析案主目前的问题和需要,并同时关注案主的心态和情绪。
面谈结果超出社工的预期,过程中案主一直表现得非常主动,拉着社工分享自己以前的故事,从小时候讲到结婚,讲到家里的每一个人,讲她记忆中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讲到老伴的时候声音时常是哽咽的。
在会谈过程中社工通过运用支持性技巧中的专注、倾听技巧,营造了轻松的会谈氛围,了解到案主的人生经历。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案主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并将提前向案主儿女收集的关爱话语和儿女们的想法分享给案主。
(二)第二阶段(介入中期)
社工在这个阶段帮助案主重新认识自己,并且通过怀旧过程中的自我塑造,使案主的生活和自我感觉保持一致,在情感上获得重新体验快乐、成就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找回自己的信心和荣耀。
社工服务时,安全、放松的环境更有利于案主释放,社工营造亲切、温暖的氛围,案主更容易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尽可能的倾诉出内心的哀伤,引导案主说出自己目前的真实状态。
在会谈过中回忆老伴死亡的过程,社工运用同理心对案主的悲伤情绪表示同理,对案主的情绪给予安慰、支持和理解,社工通过自我揭露表达去逝去亲人的怀念和难过,肯定案主的悲伤情绪引导案主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运用怀旧的技巧和案主一起回忆往事,当案主情绪激动、落泪的时候,社工会轻轻握住她的手,希冀给案主以力量,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释放悲伤。社工通过运用案主家里老照片为媒介、怀旧手法为技巧,让案主对老伴之间的最重要、最难忘的时间或时刻进行回顾,社工认真倾听回应。
通过对往事的回顾肯定案主对老伴的思念,社工让案主学会倾诉内心的感受,以免悲伤情绪一直压抑在心里。
(三)第三阶段(介入中期)
社工将案主的真实情况告诉案主的儿女,案主的坚强是表面的,因为孩子们工作忙都有自己的家庭,怕给孩子添负担,所以很少给孩子们倾诉表达,但是这样的情绪和状态不利于案主的身体健康。
案主愿意从悲伤中走出来,希望儿女能够提供支持,因为儿女是案主的最大的力量支撑。
社工在联系案主子女反馈相关情况后,建议子女抽时间带上孩子多多回家陪伴案主。另外提出建议,之前了解到案主打算重新装修房屋,案主目前住所年久失修,各方面已经老化,因为老伴逝世放下了装修的想法。
社工先和案主子女沟通,让他们和案主表达装修的想法,让案主和案主妹妹一同居住。
哀痛是必须的也是正常的,要学着接受、感受哀痛。案主也主动表示希望在社工的帮助下走出悲伤困境。运用情绪监测日志帮助社工把治疗带入到案主的生活中,帮助案主识别对哀伤水平的负性的自我评价。
社工通过让案主转移居住环境,增加陪伴,帮助案主脱离睹物思人的环境同时有人照顾案主的身体状况。
(四)第四阶段(介入中期)
在这个阶段,社工与案主建立彼此信任融洽的专业关系,案主的情绪明显已经稳定了许多,社工的到来案主非常热情招待。
通过一次次地与案主沟通交流,社工逐渐发现了案主身上的优势,按住的非正式支持网络很丰富,社工鼓励案主重新面对朋友,进而鼓励案主参与到社区活动。
一开始案主推脱不愿参加,担心别人忌讳,社工充当小助手征求其他阿姨们的意见,并建议小团体邀请案主重新融入。
案主经过两位阿姨的热心邀请,开始渐渐融入;和案主妹妹一起生活,起居饮食也逐渐恢复,案主状况越来越好。
(五)第五阶段(介入末期)
社工和案主共同回忆了个案工作开展的整个过程,总结出案主在开展个案工作期间案主所获得的效果。
在这一阶段,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个人状态以及生活状况都有所改善,生活变得更加规律,失眠的症状也没有了,身体也好转了很多。
在上次服务以后,案主已经慢慢恢复社交,并和妹妹一起监督房子改造的进程,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恢复。社工告知案主服务即将结束,做好结案准备,处理好离别情绪。
日后,社工会通过电话回访和定期探访等方式进行跟进服务关注案主的发展。
本次个案工作的开展,运用的是应激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叙述疗法此类方式对案主实施服务。并实现了以下几点目标:
(1)社工利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案主走出悲痛,消解负面情绪;案主从压抑自己的悲伤情绪到最后在家人面前释放自己,从家人获取支持与帮助;案主表示“虽然始终是想念他,但是渐渐地我能够释怀,他肯定也希望我开心地生活下去。
他刚去世时,除了悲伤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现在想起来还会难受但是好多了”。
(2)改善案主的睡眠和饮食状况;案主消除负面情绪对生活与心态的影响,睡眠质量有所提高,案主的胃口也慢慢变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3)帮助案主恢复社交,促进社会融入,社工调动案主身边的资源,帮助案主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案主消除心里戒备,案主恢复社交,并愿意监督房屋改造进程、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达对新生活的期望,逐渐恢复有序的生活状态。
案主的生理和心理都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案主本身情绪得到控制,能够很好的面对丧偶的现实,开始尝试走出现有的生活模式。
在本次个案工作中,每一次介入都会取得一些成效,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在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对案主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内容、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案主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根据情况调整每一次介入活动的内容。
每一次见面,案主都会比上一次更愿意与案主交流,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推动问题解决的进展。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社工的帮助下,案主的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整个服务过程,社工扮演好倾听者、支持者、资源链接者等角色,充分发挥沟通、协调、安抚作用,与案主慢慢形成默契,帮助她、陪伴她、带领她慢慢走出哀伤的困境。
社工通过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发掘家庭内部力量给案主以抚慰,带案主参与团体、社区活动为她提供外部支持系统使得哀伤情绪得以宣泄和转移,开始面对新的生活。
在社工工作介入过程中,社工是否能恰当地表达同理心十分重要。既要让案主感觉到社工能够对伤痛感同身受,又不能让案主产生“自己现在是弱势群体,需要被同情”的心理。
在本次的个案工作开展过程中,案主难免存在对问题本身进行回避的现象,社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认真分析案主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社工对案主的所存在的问题要保持非评判的态度,对案主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中立的看法,不能因为案主一时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所面临的困境而对案主进行负面的评价。
在介入过程中要注意探访、沟通、建议等能力的提升,介入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方法去解决不同时期的问题。社工需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学习,通过专注、倾听和同理心专业技巧的运用,促进案主的沟通。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会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鼓励服务对象表达自己心里的看法和感受。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服务中不是要治疗服务对象的问题,而是关注服务对象本身的发展,强调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理解服务对象,注重个案服务中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积累实务经验,从经验中反思总结出更适合丧偶老人群体的服务方式与技巧,在以后的个案服务过程中加以运用。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