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拐骗事件、交通安全、火灾等问题一直是社会上威胁少年儿童安全居高不下的恶性事件。青少年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极易发生意外。
儿童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对未成年人开展安全教育,无疑是在生命中播下了安全的种子,为青少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在实地调研及入户探访中,社工通过青少年填写需求问卷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安全评估,从中了解到大部分未成年人由于缺乏安全教育知识的指导,不能及时识别安全问题,易发生事故,因此龙城镇社工围绕自身安全、出行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安全教育小组活动。
通过活动提高辖区内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增强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社交的需求,通过小组的形式把困难儿童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认识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随,从而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通过参加这个小组从相互认识并发生互动,在互动中就有人际关系的处理。
2、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的表现自我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小组目标
1、提高90%组员的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2、协助组员们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并掌握五种相关应对方法;
3、培养80%组员的自我安全意识,促使组员们健康、安全的成长。
四、活动过程
五、小组分析
小组开始阶段:组员之间关系比较陌生,但又对小组充满好奇和期待,社工通过独特的自我介绍方式及“定时炸弹”破冰游戏来消除之间陌生感,帮助组员互相认识,带动组员情绪,确保每一位组员身心都能融入其中。
引导组员共同制定小组规范,形成小组,强化小组成员对小组的期望,提高对小组目标的认识。
中期转折阶段:组员之间沟通和互动有所增强,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但在小组的分工问题方面容易产生矛盾,社工对成员进行分组,对有能力的组员进行赋能,协助建立每个组员都有位置、都适合的角色结构。播放交通安全视频及居家安全视频,通过动画增强组员安全意识。
分组指认交通标识牌、鼓励组员发表自己居家安全的见解,通过积分的形式提高组员积极性,逐渐成为小组的协助者和引导者,让组员尽可能的发挥价值。
后期成熟阶段:组员对社工的依赖逐渐减弱,小组之间维持良好的互动模式,社工通过食品安全知识的呈现,让组员们能够了解食品安全与生活息息相关。
组长分发零食,组员们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时长推算食品到期时间,引发孩子们对食品安全更深入的思考,鼓励孩子们去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小组末期:组员之间依赖性增强,面临分别,组员会出现离别情绪,社工做好引导,通过轮流分享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帮助组员保持获得的小组经验,并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核算积分,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和肯定,缓和离别情绪。
六、小组评估
1、目标完成情况
5节活动结束,组员已对安全教育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自护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建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2、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组员的意见反馈表进行统计,组员们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活动环节、活动场地、时间地点、社工的表现态度等个方面都是100%满意的,并希望以后能多多开展类似课外知识的活动。
七、专业反思
本次小组活动分为5小节活动,让组员对安全教育保护有初步了解,接着针对社会中常发、易发的安全隐患,重点学习了交通、居家、食品、自护安全方面的知识,过程中通过游戏、互动、知识讲解等方式带孩子们学习了解安全防范知识,安全意识都有所提升,同时掌握了不同种类的应急方法,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还是圆满结束的。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