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实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工实务
一出皮影戏带来流动儿童与新社区的融合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24/12/15 14:31:39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委社会工作部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着眼于以工业带动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在县城周边建厂设岗,吸引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携子女在周边社区居住。由于流动人员来源广、数量多、流动快、融入难等问题,社区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中江县委社会工作部为此发布多个服务流动人员微项目,引入社工为辖区流动儿童和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凯江镇下南街社区“党建引领·童心共融”流动儿童社区融合项目,采用“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儿童监护人+红色(传统)文化”多元服务方式,让儿童在挖掘和演绎红色故事中增强对社区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促进其与新社区融合,再由儿童带动家长参与社区事务,助力解决治理难题。

项目过程

挖掘故事,增强社区认同。

部分流动儿童入住社区虽已有两三年时间,但对社区仍比较陌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为此,下南街社区社工室先组织儿童走进社区,向居民收集经典红色故事,一方面通过收集故事增加儿童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另一方面增强儿童对新社区的认识和认同,让儿童愿意主动融入社区。活动之初,由于儿童不认识周边居民,认为居民不愿接触他们这些“外地人”,没有勇气主动与陌生人攀谈。面对此种情况,社工并没有直接鼓励或劝导儿童提问,而是通过优势视角引导儿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儿童逐渐变得自信。同时,社工引导儿童逆向思考如果居民拒绝回答会对他们有什么不利影响,儿童都摇摇头。最终,有一名儿童率先主动向街边的一名老年人询问下南街社区有什么红色故事。在老人仔细耐心的讲解中,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其他儿童见状也积极主动向周边居民展开提问。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越来越认可社区,对社区居民越来越亲近,从最开始在一米左右的距离提问,到最后坐在居民旁边倾听,从踌躇不前变为快步奔跑,提问的语言也从“你们社区”变为“我们社区”。

▲在社工指导下,儿童一起讨论设计剧本

设计剧本,促进儿童交流。在儿童的不懈努力下,项目总共收集了12个红色故事,孩子们选择了广为传颂的《一升黄豆的故事》作为剧本基础。该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何大爷面对土匪抢劫,舍命保护红军分给他的黄豆。当红军到来时,他将黄豆相送,而红军离开时又悄悄把黄豆种在他屋后。土匪受红军精神感染,也主动加入红军共同抗日。选好故事后,大家在分配角色时又犯难了,都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角色,场景一片沉寂。

社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带领儿童逐个讨论不同角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在不同的场景会有什么台词。在讨论过程中,社工营造了平等、尊重、自由的氛围。儿童在讨论中展现出活泼好动的天性,语言中少了拘谨,多了玩笑似的话语,甚至有儿童现场演起了土匪抢粮,其搞怪的风格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儿童之间交流多了,彼此成了朋友,开始主动相互分享自己带的零食,儿童的社区同辈支持网络得以建立。

皮影制作,促进亲子互动。参与此次活动的儿童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主要从事简单工时长的工作,同时他们也意识不到家长陪伴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经常会以工作忙为由让孩子自己玩。制作皮影环节需要每个孩子根据自己演绎的角色设计外貌并且制作成人物皮影,皮影纸异常坚硬,儿童很难独立完成,需要亲子共同参与,而部分家长仍以工作忙为由拒绝孩子的邀请。为此,社工积极主动与儿童家长沟通,告知其在活动中儿童的变化情况,并引导家长明白他们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反复劝导,几位家长调出休假时间,和儿童共同参与制作皮影人物。设计和制作皮影的过程也是家长和孩子进行思想碰撞和行为合作的过程。家长和儿童围绕人物外貌、身高、服饰色彩等方面进行讨论,表达各自的想法。相对于动辄被询问学校表现和考试成绩,儿童更喜欢和父母一起制作皮影,因为这样他们更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尊重。家长通过与孩子探讨才知道自家孩子有很奇特的想法和很强的执行力,并非只是在家打游戏、看电视不成才的样子,进而逐渐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形象讨论中,家长专注地按照儿童想法雕刻皮影,一大一小两颗心越靠越近,亲子关系变得紧密。

排练剧本,促进老幼融合。许多儿童并不能理解革命时期红军抗战有多困难,也不能理解红军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因此儿童们在排练过程中只知道背台词,缺乏感情投入,整场皮影戏预演显得特别生硬。为解决这个问题,社工又引入社区老年文艺服务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项目中,与儿童共同排练。老人们绘声绘色地反复给儿童讲述这段故事,让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哪些台词语气要低沉、哪些要高亢、哪些要带有喜悦,老人们都会细致认真地逐句分析。在老人的指导下,儿童的表演逐渐带有感情,老人们和蔼可亲的样子让儿童们备感温馨,而老人们也特别喜欢这些为了演好红军故事练得口干舌燥的孩子,指导时都会说“孙儿你的声音可以再大一点儿”“孙儿你的表情可以再严肃一点儿”……老人们俨然把这些外来孩子当作了自己的孙子,孩子们也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几场皮影戏排练下来,流动儿童和退休老人有了较深的融合和联系。

▲老年人和儿童一起排练红色故事

演绎剧情,获得广泛接纳。社工在协助儿童完成皮影戏排练后,又协调社区老年文艺服务队将儿童皮影戏纳入文艺汇演的节目单。老人为皮影戏配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映山红》电子乐器演奏作为开场曲。中江县作为黄继光故乡,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儿童在各小区用皮影演绎红色故事,极易引起当地居民共鸣,赢得喝彩和掌声。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文艺队合唱《映山红》等红歌时,围观居民都会大声跟唱。每次表演前,儿童会积极主动邀请小区居民,自豪地介绍当天内容,为自己是社区一员而骄傲。

该项目中,挖掘故事,让儿童迈出了接触居民的第一步;设计剧情,让儿童相互之间有了紧密联系,儿童的社区同辈支持网络得以建立;皮影戏制作,增进儿童与监护人的亲子关系,让儿童对参与社区活动更有底气和勇气;皮影戏排练,促进儿童和社区居民相互认可,相互接纳;进入社区表演,让儿童走进当地居民心中,社区新老居民得以顺利融合。在儿童的影响下,原本对社区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的流动儿童家长,开始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如参与社区居民议事会、代表社区流动人员群体发声、帮助流动人员群体争取权益等。此外,他们还主动陪伴孩子参与社区环境保护、孤寡老人慰问、社区募书等公益活动,成为社区治理主体之一。

项目反思

流动儿童与新社区应相互融合。社区融合并非单向过程,当儿童主动融入社区时,社区应表达善意与接纳。本案例中,流动儿童挖掘社区故事、设计剧本、排练和表演皮影戏及唱红歌,是主动融入之举,家长配合、社区老人指导、居民的掌声与合唱则体现了社区的善意和接纳。社工在服务时,针对流动人员不愿融入、原居民有排斥心理的现象,要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提高文化敏感度,秉持不排斥、不批判的专业价值观,通过设计活动,搭建流动人员与新社区之间的桥梁,促进社区对外来人员融入社区的行为做出积极回应,消除融入障碍。在面临伦理困境时,社工应引导服务对象和居民自主思考、抉择,不可为推进活动进度而让服务对象按社工的想法行事。

▲流动儿童在排练皮影戏

从小切口找到治理大效能。相较于城市社区,城乡接合部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主题活动缺乏,增加了治理难度。外来流动人员因缺乏平台而融入困难。若他们能掌握本地人所熟知的文化、故事和习俗,将更易被本地人接纳和认可,也会增强自身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案例以社区红色文化为治理突破口,围绕抗战时期红军与群众鱼水情的故事,通过故事挖掘、剧本设计、皮影制作、剧情排练、皮影戏演绎这一系列过程,解开流动儿童融入社区的心结,促进他们相互支持,打破其与监护人的沟通障碍,建立其与社区居民的情感联系,使流动儿童顺利融入新社区。流动儿童的融入还带动其监护人对社区的认可与归属,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游戏在老年人小组中的运用
一出皮影戏带来流动儿童与新社区的融合 2024-12-15
游戏在老年人小组中的运用 2024-12-15
社工活动灵感篇:“秋季”主题游戏 2024-10-26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助餐服务 2024-04-08
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保护协同联动机制 2024-04-08
企业社工案例 | “倒霉蛋”的人生也可以反转 2024-03-10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托起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六地工作经验推介 2023-11-09
儿童小组案例 | 谈“性”色变?山区学生的性教育课程这样开展 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