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撩发少年狂,前外展,后入户,红衣马甲,五人卷平冈。穿着社工站的红色马甲,我先后已在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工站实习了三个月,四名专业社工的帮助让我这名新手了解到社工实务的魅力。实习的经历让我的专业知识更加生动鲜明,懵懂的青春也让这段岁月无比珍贵!
社工的感受力和觉察
从书本理论跳跃进现实,“社工的服务对象都是如何寻得的”,一日中午让我看到了答案。
场景:午间就餐途中,烈日灼着大地,在即将走出社区的转身路口,一个擦肩让上一秒还在与我热聊的社工突然驻足。
对话:“他好像是残障人士”,社工盯着背影说到。“怎么可能,他走路那么矫健……”说话间,那个背影便来到了垃圾箱旁翻找可回收废弃物。“你看,他可能只是经济上有压力,身体并无问题……”,“你们去吃饭吧,我过去看看”。
耐不住早餐还未吃的饥饿,我们几个实习生便自行先买饭去了。回来看到社工还在他身旁站着。“他是聋哑盲多重残疾,他翻找废弃物会很细心地把不小心带出来的其他垃圾再放回去……”惊叹之余,我们想“那这样也没办法和他交流,怎么办?”“没事,我陪着他,一会儿回去的路上说不定能看到认识他的人,再了解一下情况……”
下午一点多,社工终于回到站里,“我路上问了几个人,都不认识他,最后只好跟着他回家了,他家里有一个80岁的老母亲,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后来,社工便开启了个案服务。
在书本中,我只知道社工需要在社区“挖掘”服务对象,实习让我学到了“挖掘”二字背后的专业体现。无论是个案、小组还是社区工作,社工的服务对象始于他们专业判断的坚定,维系于每一次对生命的用心,社会工作专业春风化雨,你可能看不到,但一定能够感受到。
社工的自我管理和疏导
警惕自我耗竭,适当舒缓压力。社会工作是一项对实务操作要求较高的职业,实务的背后还隐藏着社工各自负责领域的学习和积淀,工作让社工“时时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把“故事,讲给不在场的人听”,亦会有来自社会工作行政对专业的要求和压力,一个与“真实自我”不融洽的社会情境也容易让社工深陷泥潭。
我们设身处地地应用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给予大家所能提供的最佳服务方案,但有时成效的“不尽人意”,利益相关方的质疑很可能伤得我们体无完肤。触碰敏感的神经后,开始放弃“真实自我”,表现出所谓的“专业自我”,保持热情,保持耐心,一遍遍疏导自己,团队内部互相勉励……然而一味收缩自我的真实感受,不仅拉大了心与心的距离,也失落了社会工作者自己的感受。
因此无论是新手社工还是老社工在自我调适时,不仅要提升专业能力,有方向地进行学习,还要学会管理压力和预防耗竭,内外兼修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保持专业活力,避免职业倦怠。
基于实习对专业的反思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具体体现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服务以及社工站的运营中。
在个案工作中,我们应明确个案工作的复杂性,灵活按照个案工作的基本过程开展个案服务。社工应以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接案和跟进的流程推进个案工作的进行。个人认为个案工作专业性的一面体现在个案工作过程的阶段性上,各阶段可以融汇贯通灵活转变,但这是基于基本正确的个案工作流程而言的。
在小组工作中,重视案主的独特性,并以服务对象的参与与自决为前提。儿童成长小组中的羞赧封闭小朋友和调皮开放小朋友天差地别,小朋友面对社工的询问经常无法做出快速应答,而一旁的家长常常代为应答,家长说什么,小朋友就说什么,小朋友已然成为家长的传话筒。对此社工应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并鼓励服务对象本身的参与和决断,而非亲人的、乃至社工的思考和决定。
在社区工作中,采取地区发展模式需密切联系各个利益相关方,开展回迁社区自治与共治。回迁社区居民有方便电动车停放的需求,而物业也有保障小区安全方便居民生活的责任,很显然,社工并不需要直接解答,而是经由社工搭建居民与物业沟通的桥梁。进一步讲,社工站需要“物业-社区-街道”三管其下,按照“FCPS”模式推动回迁居民自治发展。此外回迁社区中也不止以上三方主体,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也存在巨大潜力。随着回迁社区的发展,许多社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俯拾皆是,其中“小秦菜绘本馆”开展的儿童绘本阅读也与社工站的“乐读共享”活动不谋而合。与绘本馆的合作有助于搭建社区资源共享平台,从而搭建隔代教育群体的同辈支持网络。然而互利共赢的同时,我们也需注意绘本馆营利的性质与社工站非营利性质的区别,以及各种由此带来的合作困境。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有觅处。社工实习的经历无比珍贵,这是我社工之旅的又一起点,相信持证云中,无日不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东海望,射天狼。
了解社工、考社工证
马上关注陇原社工